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友爱之心 [复制链接]

1#
友爱之心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在我看来要做到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我们要有一颗友爱之心去感受生活。但是今天很多人在种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已经丧失了这一基本要求。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显得十分冷漠,冷淡。道德冷漠和社会疏远造成了个体人对公共生活的福祉冷淡,个人回避承担对于公共福祉的道德责任。冷漠、正义感缺失、道德责任的不可承担意味着社会疏远,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精神接近和心灵的相通存在着巨大的障碍,这导致人们对他人的苦难的冷漠,导致对破坏公共生活的不正义行为袖手旁观,导致对社会暴行无动于衷,也导致对他人的心灵感受心如铁石。

友爱是指没有国度、民族、性别和年龄等差别的限制,彼此以“朋友”、“伙伴”相称,相互理解信任,相互支持帮助和志趣相近的人际关系双方或多方,在相互交际过程中自然流露出的亲切的情感。这是百度百科上对友爱的解释。通俗的理解为,无论是对朋友,家人,陌生人,甚至是动物,我们都要用我们最真诚的友爱去给予关怀与帮助。友爱,是春天里的一丝暖风,里面带着沁人心脾的芳香;是夏天里的一片绿荫,为你顶着骄阳烈日;是秋天里的一堆落叶,总会带给你一份收获的喜悦;是冬天里的一件棉衣,为你温暖寒冷的心灵…… 真正的友爱是心灵世界的感应,是生命不断的给于——给于了,你便充实。权利、金钱、地位绝不能充当友爱天平的法码,嫉妒、自私、仇恨是友爱的天敌。荡开世俗的迷雾吧,让友爱婴儿般可爱,大海般纯洁。

公民的友爱之心是教养的结果,不仅是通过公民的公共生活的形式培养,也是通过纯粹的教育活动培养。不过,只有通过友爱才能培养友爱。友爱是一种通过行动或者生活的实践才会实现的德性。教育以爱立教。友爱是教育的精神立场,它培养健全的人性,庇护人性,使教育成为精神家园,使心灵丰盈、完满、健全和卓越。在陌生化的现代世界,心灵与世界都在迫切地渴望爱的甘露,渴望教育的爱。没有爱,学校就如荒漠,教育就如压迫,公共的友爱心灵的小草无法成长。只有爱的雨露从教育的精神与行动中流出,每一个人的公共心灵才能得到滋润,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才能温馨可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