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 孝 仁孝 [复制链接]

1#


孔子创建了以“仁”为核心观念的哲学体系,并且“约礼入仁”,用仁学的观点重新解释了西周的“礼”。然而“仁”的根源则在于“孝”,也就是说,“孝”是“仁”的起点和出发点。早在孔子之前,一些先秦典籍就已经指认了“孝”和“仁”在道德领域的主导地位,并特别凸显了它们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国语·周语》曰:“爱人能仁。”《晋语》曰:“守情说父,孝也。”孔子正是在这种思想氛围下,进一步把“仁”置于“孝”的本根基础之上。



               在孔子看来,首先,孝的根据就在于父母生养子女的血缘关系。“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正凸显了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父母对于子女的养育之恩就是子女孝敬父母的终极理由;其次,孝的本质就在于基乎血亲因素的情感意蕴;其三,孝的动力就在于内心情感体验的安适和悦。“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这又体现了“短丧”从根本上违背了亲子之爱,不能使君子的内心亲情处于安适和悦的状态,即所谓于心“不安”,因而属于“不仁”,所以君子“不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