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 [复制链接]

1#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伦理道德就是其宝贵的财富之一。历史上,中国人讲“仁”、讲“诚”、讲“忠”、讲“孝”、讲“节”、讲“义”、讲“礼”、讲“信”、讲“和”、讲“智”,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今天看来,这些伦理道德规范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与我们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有不相符合之处,即带有封建糟粕的沉渣,但是从总的方面看,正面的意义还是主要的,仍是绵延了几千年的一想宝贵资源。中国人以个人“修身”为起点,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把公私德一并来修,以做“君子”为人生的目标,从士大夫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布衣草民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最终形成了礼仪之邦而闻名于世。其对东亚和东南亚诸国的影响至今仍然很大。我们相信,历史上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规范是很有作用的,否则,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国社会不可能那么稳固,虽然几经统治王朝的变换,但社会的根本性质恶化基本制度却无什么实质意义上的变化。封建的统治者正式看到了伦理道德的这一作用,所以就连政治统治者也要和伦理道德嫁接联姻,于是才最终形成了“三纲”、“五常”来统治人们的思想,约束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样的秩序下,中国人生活了一代又一代。


       我们说,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得讲某些共同的道德规范,即普世价值,比如互相尊重,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讲道理,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等真善美的东西。只有在这种秩序下,我们的生活才能正常的运行下去,否则,社会风气恶劣的太厉害了,老百姓的生活就没法安稳,社会也就不可能和谐。

       我们今天的社会脱胎于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旧社会,一定历史时期内,封建残余还不会被完全彻底地清除,所以,在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而“以德治国”作为“依法治国”的补充,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伦理化统治的历史传统的国家,就更有现实意义。和西方国家比起来,从人们的思想入手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而不是从惩罚犯罪来警戒人们的行为,中国人的伦理道德所起的稳定社会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经济实用,科学的、高明的举措。当然,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和谐,社会也会越来越稳定,越来越美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16 14:41:59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