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儒家思想中的“智” [复制链接]

1#

      在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被视为“三达德”、“四德”及“五常”之一。  



  首先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的,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他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在儒家思想史上,孟子第一次以“仁义礼智”四德并提。他从行为的节制和形式的修饰、道德的认知和意志的保障等意义上确立了礼与智在道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位置。最终,仁义礼智四位一体,相依互补,恰成一完整的范畴系统,构建为人道的全部蕴涵。


  到了汉代,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确立,“智”位列其中。
分享 转发
TOP
2#

何谓“上知”,又何谓“下愚”,孔子没有具体阐述。所以后儒于此歧说纷纭,成为近二千年来争论不休的文字官司。我们曾经结合这个命题的前提“性相近也,习相远矣”,从语言训释、逻辑推理、孔子的思想体系、人类古今文化习尚等方面讨论过其意义,认为“上知”“下愚”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指“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人”的两个偏正结构,而是两个动宾结构,“上”是“崇尚”,“上知”意谓“崇尚聪智”;“下”是“轻视”,“下愚”意谓“轻视愚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的意思是“只有崇尚聪智与轻视愚昧(的观念)是不变的”。这种“聪智”“愚昧”是与知识的有无、获取知识的多少密切相关的。“聪知”是“有知多知”的结果,“愚昧”是“无知少知”的表现。孔子的这种“尚智轻愚”思想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崇尚科学的精神。
TOP
3#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智,并不是单单体现在一个人的学历有多高,一个人的贡献有多大,其实在很多事情上面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智慧与修养!"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这样说明什么说明小愚胜大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