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儒家的“信” [复制链接]

1#
“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信”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左传.宣公二年》:“麂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分享 转发
TOP
2#

儒家十分重视「修身为本」的思想,认为齐家、治国(这里指诸侯国)、平天下,都以自我修养为根本。
  子路是孔子的门人,有一天子路问孔子:「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答:「修己以敬(谨慎)。」子路又问:「这样就足够吗?」孔子答:「修己以安人。」子路再问:「这样就足够吗?」孔子答:「修己以安百姓。」孔子这里是把「修己」作为「安人」、「安百姓」的前提,孔子认为君子应先慎重地培养、训练自己的道德品质,然后再去治人,再去治百姓。孟子也明确地阐述了「修身」与「家」、「国」的关系,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由此孟子作出结论:「君子之守(操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TOP
3#

”,《中庸》讲“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在当代社会,诚信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精神。诚信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中庸》讲:“诚者,择善而固执者”,以仁立诚,以义立信。当诚信原则同仁义相冲突时,就要“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诚信是仁义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诚信,仁义就变成假仁假义。倡导“信”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诚实守信的民族品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