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与“义”在先秦之前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忠”指尽心为人办事,不分对上与对下。如“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教人以善谓之忠”(《孟子·滕文公》);“义”指的是办事准确,几乎包括处理一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不义而富贵,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使民也义”(《孟子·梁惠王》)。很多人把关羽看成是“忠”与“义”的化身。但是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人无论是忠于国家,还是忠于人民等等,他对待亲朋好友,基本上都会表现出“义”来,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处理好了他与他人的关系,也可以做到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所以我认为,在现代社会,忠义并不矛盾,可以两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