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孝制天下 [复制链接]

1#
《说文》中,“孝”的本义是“善事父母”。包括对父母的奉养、尊敬、服从等方面。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从人的自身修养、德行,演变为被国家推崇的“孝道”,成为中国古代以宗法制为本的家族制度和政权形式的基础和保障。“孝顺”“孝敬”“孝悌”成为衡量人品、规约社会行为的重要标杆,“孝子”“孝女”“孝孙”等在不同时代都是人们的“道德模范”。
历史上,“孝道”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国婚礼、葬礼、年节、宗教活动、仪式等民俗都强调着特定的孝道礼仪与行为规范。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敬父母、孝道思想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孝敬父母不仅仅是一件个人的事情,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习俗和传统。孝敬父母的实践过程中,义礼就体现了出来,孝行子女孝敬父母,也表现了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和担当。例如:在婚嫁中,对父母行大礼,敬茶,跪拜都有一些孝道的身影。行大礼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父母的尊敬顺从,敬茶是表示对父母的养护,跪拜则是最高的尊敬礼仪,表达子女对父母的爱护和孝顺。从餐桌礼仪的老幼长序,再到房屋的主卧次卧的安排,都非常讲究孝道。作为大学生,出门在外远离家乡和父母,更应该尽孝道,多打电话,多陪陪父母,少让他们操心,严于律己,在没有父母管控的条件下,约束好自己的行为,这便是最大的孝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