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儒家中的“信”的理解 [复制链接]

1#
儒家中“信”是诚实守信,“信”也是“仁”的范畴,子张曾经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行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安身立命最基本的保证,无论是国家,对朋友都要讲究“忠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信乎?”中说到的是对朋友的忠信,要坦诚相待、相互信任,并且还要忠诚。儒家中的“礼”是一种内在的修为,也是封建社会下规范人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克己复礼”要求约束自身以达到“礼”的规范,符合“礼”的要求,实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我国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但这种积淀主要是源自于儒家中的“礼”的文化,这种“礼”不只是要求受众者有外在的道德行为,更重要的是要求受众者能够形成内在的自觉力。内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对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