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忠”原初是指对别人尽心尽力的忠诚态度,而不是专指臣对君的道德规约和行为职责。《论语•述而第七》载:“子以四教:文、行、忠、 信。”忠,就是孔子的四项基本教育内容之一。在先秦时代,并没有后来那样的忠君观念,孔子关于臣对君忠的看法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也就是说不是单方面地要求 臣对君的忠诚,首先提到的是君要以礼待臣。 孟子更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由此可见,在孟子这里, 暴虐之君如纣者,实为民贼独夫,杀掉这样的暴君,是无所谓弑君的。这样的话里完全没有死忠、愚忠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