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儒学中的和 [复制链接]

1#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中国传统国学的先师,孔子,最早提出了“和”理念:“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正由于他提出了这样的思想,才使儒家思想成为了历代君主安抚民心,发展国力,弘扬国威的主要统治思想。在春秋战国诸侯征战不休的乱世,中国人就发出了“和为贵”、“兼爱”、“非攻”等呼唤和平的声音,并由此源远流长。子秦朝灭亡以后,天下大乱,各路英雄争相称霸,各地诸侯国明争暗斗,百姓生活流离失所,征兵讨伐,苛政暴税。直到西汉建立,天下初定,此时此刻,安抚民心比任何其他手段容易使国家安定。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未有结果;秦朝时代,两代帝王崇尚法家韩非子的治国方法统治人民,终被推翻,由此,汉朝的统治者认识到,天下初定,安抚民心的重要阶段,唯有和平,唯独仁治,唯有爱仁而后爱人才能巩固业绩,因此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极力推崇儒学的治国方法,是汉朝步步走向强盛。而儒家文化也逐渐成为了中国的正统文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