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礼,是成长为成熟之人必须学习的思想规范,《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和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俗话说:君子有所言,有所不言。作为一个成熟之人在某些场合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无论是说多话,或是说错话,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其他人对自身的人格褒贬。
言由心生,智者慎言,该说则说,适时而言,说话是一门艺术,用心揣摩和学习说话之道,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礼记》之中也阐明了许多为人之道与说话艺术,在今天仍有借鉴和警示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礼记》之中的说话艺术,做一个“会说话”的人。
1. 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礼记·表记》
感悟:在日常与人交往之中,切忌说空话、假话和虚伪的话来随意取悦他人,行为举止要合乎规矩,不要轻易侵犯和侮辱他人,也不要刻意与别人假装熟稔和亲热的样子,这样别人会认为你这个人十分的虚伪。
2. 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礼记·祭义》
感悟:古人认为轻“身”就是轻父母,轻人伦,辱“身”就是辱父母,辱祖先。因此说话之前先想到父母,不要放肆言行,这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不羞其亲”的要求。
3. 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礼记·曲礼下》
感悟:高谈阔论、嬉笑打闹都是对亡者及家属的不敬,说话压低声音,举止轻缓稳重,才能显出您的诚意和风度。
4.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礼记·表记》
感悟:做人要谨言慎行,以免授人以柄,招致非议,这也是君子的个人修养。事情的成败得失,很多时候取决于说话之人能否在适当的场合说出适当的话。
5. 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杂记》
感悟:这几句多用于说明处于一定的职位就应该有符合那个职位的言行,正所谓“在其位谋其事”,也可用于讥讽居于一定的职位而不称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