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庄子的无我之境 [复制链接]

1#
1、道与知识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一定要说明才行)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tí baì 两种小草)。”曰:“何其愈下耶?”曰:“在瓦甓(pì 砖)”。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 ——《知北游》东郭子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找出道的隐藏之处,所提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而庄子却说,道无处不在,如果非要寻个地方,道就广泛存在于蝼蚁、稊稗、瓦甓、屎溺之中。
为何在常人看来高贵的道竟然存在于这么微小和龌龊的地方。道是自然本身呈现出来的状态,本来自然万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类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划分万物对自己有用还是无用,而道本身却不是这样。在常人看来低贱的小东西,却有其独特的生存价值。
人们通常用“境界”一词来概括深不可测、不可企及的状态,但对于处在这种“境界”之中的感受,则非人类语言所能描述。常规的思维方式和日常生活都可以用语言描述出来。知识可以通过不断地积累,也可以借助语言和文字来传播,而境界是不可以言说,也不可以继承的。
2、自然之道的心世界
《庄子》第一篇《逍遥游》描写了“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鸟,以及“御风而行”的高人逍遥畅游于天地之间的景象,带给人们自由浪漫和神采飞扬的感觉。但这其中也不免有凄凉的孤独感,表面上看是庄子向往逍遥游的自由,但实际上他更期待达到一种“无我之境”。
包括隐者在内的人群都主张“为我”,庄子的“无我”与世俗的“为我”不同。庄子的思想来源于隐者的启发,起初也是为了寻求自我安身立命的家园,但是庄子发现,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地方。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都在追求“为我”,这种根深蒂固的自我意识是人类的最大弊病。
庄子企图瓦解人类中心观念,去寻找一个自然的心世界。“道”呈现的自然世界,是一个没有自我中心意识的人(“无我”)才能迎接的世界。庄子并不是虚无主义者,在他的思想里,赞美自然的“天籁”之音,赞美自然为世界做出的和谐完美安排。自然之道的心世界是存在的,庄子相信只要人类能放弃自我中心意识,心的世界就会呈现出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