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孔子之圣与孔子之俗 [复制链接]

1#
1、圣,古作“聖”,本指聪明智慧。最初,圣者与宗教祭祀有密切关系,他们能与神交通,是神的代言人。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踰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踰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圣之时者—孟子说:“孔子,圣之时者也”,又谓“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
之也。  
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
也”(《万
章下》)
2、俗—孟子说:“圣人与我同类者”(《告子》)。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先进》)。
讲究饮食之美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鱼馁肉败,不食”,
3、孔子兼圣俗之美,二者相互成就,圣因俗而有感化众人的力量;俗因圣而成为大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