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无敌
有恒产者有恒心
尽信书,不如无书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很多人都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却未必知道它们都源于同一本书《孟子》。
还有,李嘉诚小儿子李泽楷的产业“电讯盈科”,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盈科”一词的意涵。这个词也是来源于《孟子》。《孟子·离娄下》篇中有一句“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孟子·尽心章句上》篇中则有一句“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这两句话里的“盈科”指的都是水把坑坎填满了,才会向前流。事情有坚实的基础,才能发展向前。
作为对中国文化传统有重要影响的“亚圣”,除了听闻过“孟母三迁”,我们忽略孟子太久了。
其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自信
孟子身世凄惨,幼年丧父,母亲把他带大。
这一点和他崇拜的孔子一样。还有一点也一样,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可爱的强大的谜之自信。
孔子认为自己是受命于天的,“天生德于予。”“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意思是文王去世以后 ,能够继承天道文明的,不就是我孔某人吗?
孟子的心志则更加狂放。离开齐国的时候,他称“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齐王如果用我的话,不光齐国的老百姓,天下老百姓都能得到太平。
在路上,学生看他脸色不太好,问他什么原因,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翻译成白话,孟子是说,从周武王以来,已经七百多年了,这是老天不想让天下太平啊。如果真想让天下太平,当今之世,除了我能担此大任,还有谁呢?
学生公孙丑问他有什么优点,他也大言不惭,“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还跟学生吹牛,“我四十不动心”,称自己40岁以后就不再为外事外物牵引心神了,而“圣人”也无非是“与我同类者”。
你会发现,在不少杰出人物身上,都有一种天生的使命感。他们对自己有一种深沉的、持久的信仰。行走世间,就要仰承天命,活出真我。哪管世人视其痴愚或狂妄。而很多普通人,患得患失、战战兢兢,终其一生,几乎从没为自己活过,更不知自己活这一世,是为了什么。
丘吉尔曾展示过内心的狂野独白,“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毛泽东也曾在游泳后以诗明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早年的他赤手空拳,他说自己“略可自慰者,立志真实,自己说的话自己负责,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不愿意牺牲真我,不愿自己以自己做傀儡。”
他们都把自己信做了一门宗教,坚信自己身负使命,因而百转千回,纵情向前。其实,没有自信,哪有他信?研究古今中外这些杰出的领导者,你会发现:人们往往并非因为成功而自信,而是因为自信才成功。
内省
自信满满,有时也会碰壁。
满腹热情,一腔理想,在现实中行不通时,该怎么办?
孟子也有自己的面对方式,“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任何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问。
中国的文人、思想家,多有出世、避世的一面。当美好的理想被冰冷的现实击碎,他们往往会把目光投向远方,投向烟雨茫茫、烟波浩渺的地方。即便是孔子,碰壁之后,也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喟叹;柳永叹息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热爱生活的苏东坡,晚归叫不开家门的时候,便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冲动,到了赤壁古战场,他又想“驾一叶之扁舟”“凌万顷之茫然”……
碰了壁,摔了跤,真正把目光投向自身,投向自己内心的,是先行者孟子。《中庸》里也有句相似的话,“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说的是君子就好比射箭,如果没射中靶心,就要反思自己。
扪心自问,如果道理是在自己一边,就当仁不让,毫不退缩。“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总之,任何事情,自己是原因,也是结果;是问题,也是钥匙。如孟子所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向内求就会有收获,“万物皆备于我”,自己身上、心上便有无尽的宝藏,不必外求。估计后世大儒王阳明就是反复揣摩《孟子·尽心章句上》这几段话,才会洞然彻悟,豁然开朗,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务者,误也。” 心外无物,自己便是自给自足的,以前大家向外探求的路子是错的。
求人不如求己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居仁由义,不失本心,做好身边的小事,处理好跟身边人的关系,付出不亚于人的努力,一个人的运气就不会太差。很多人的问题是放着近处的大路不走,却爱舍近求远,舍易求难,去走远处的羊肠小道,“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其实,远处没有好风景,风景就在眼前。
得人心
孟子重视己心,也重视人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一个领导者,怎么才能得人心呢?说白了,还是要自律,做好自己。
孟子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在他看来,“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忠于自己,把自己做好,本身就是很大的乐趣。
推己及人,施行恕道,也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拥戴,这就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在孟子看来,领导者要得人心并不难。“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集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身上,就是这样罢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顺应人性,了解员工的需求,然后引导,便是好的领导方式。
国家天下是这样,军营里,企业里,也是这样。清人左宗棠曾言,“凡将将领,须先得其心,不必以权势相压。当统帅不患无权势,患在不能下人,而必欲强人以就我。昔人云:位居千万人之上,心须居千万人之下”。
一句话,能管好自己,成就别人,就是好的领导者。
“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很多人的毛病在于舍弃自己的田地,而去耕耘别人的田地——要求他人的太多,而对自己的要求却很少,很多管理者也一样。所以,蚂蚁金服总裁胡晓明近日才说,企业里最难管的不是员工,而是CEO自己。
但一把手的身边人也有责任。“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意思是有仁德的牛人能纠正君王思想上的错误。企业里,真正得力的干将不光能管好团队,还能向上管理,让公司老大拨乱反正,正知正行。
邈大人
因为对天道与自我的自信,孟子其实并不太拿大人物当回事儿。
在他的序列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是现代人的常识,在当时,却无疑是一种先锋思想。在这点上,他比孔子又前进了一大步。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而孟子则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他这段话是提醒齐宣王的。好脾气的齐宣王好多次被孟子的直接直言搞得很难堪,下不来台。
有一回见齐宣王,孟子问,如果有人出国去了楚国,把妻儿托付朋友照顾,等他回来却发现妻儿在受冻挨饿,该怎么办?齐宣王说,和那个朋友绝交。孟子又问,一个长官如果不能约束他的下属,该怎么办?齐宣王回,撤他的职。孟子马上问道,“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齐宣王很尴尬,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还有一回,齐宣王问孟子有关公卿的问题。孟子说:“大王问哪一种公卿呢?”宣王问:“还有不同吗?”孟子说:“不同。有同宗的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宣王说:“那么就请问贵戚之卿应该怎样?”孟子说:“国君有了大过就要劝谏,反复劝谏还是不听,就另立国君。”齐宣王一听,勃然变色。孟子又安抚说,请大王不要变色,您问我,我当然只能说实话了。齐宣王冷静了一会儿,又问异姓之卿如何?孟子说:“如果国王有过错,那么就要尽忠劝告,如果反复劝谏无效,那么即可离开这个国家。”
心中有浩然之气,才能言行坦荡无碍,一个人自主自信,才能自由自在。我记得自己大学时代在校报做学生记者时,有一回要采访某大人物,很是紧张。后来一师姐告诉我孟子的一句话,一下子给我等菜鸟新兵鼓舞起很大的勇气:“说大人,则邈之。”
一个人是自己的主,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律令。
这样的人能不快乐么?能不自由么?
孟子便是这样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