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 是交友之原则, 是处理人际关系之准则。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 都有交友的愿望和需求, 而朋友之间相处是建立在平等关系基础上的, 不像封建社会中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关系, 它们表现为一种等级尊卑的从属关系。朋友之间没有强制性的权利与义务的限制, 只是因共同的情趣、志向、理想才互相接近的, 因此维系友情的纽带只能是诚信, 信任不仅是建立朋友关系的桥梁, 也是调整和衡量朋友之间关系的标尺。这种朋友之诚延伸至广泛的社会人际关系中, 同样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坦诚相待、彼此信任。这一点, 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孔子早就指出“ 言忠信, 行笃敬”(《论语·卫灵公》)“ 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21世纪的人类已进人信息化时代, 网络科技使地球空间日益缩小, 地球人的交流方式更加直接、迅捷和全面, 但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信息社会的快节奏以及市场经济下人们行为的“ 唯利是图” 也使得人们在交际中的“ 信任感” 大大减弱。因此,在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交往过程中注人“ 信” 的道德因子, 架起彼此互相信任的沟通桥梁, 对新时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健康和谐发展, 社会风气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这一点, 冯友兰先生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进行了论说“ 一社会之所以能成立, 靠其中之分子互助。于互助时, 此分子和另一分子所说之话, 必须可靠。此分子所说之话, 必须使另一分子信之而无疑⋯ ⋯若在一社会之内, 其各分子所说之话, 均不可靠, 则社会之不能存在。” 最后, 冯先生断言“ 人必有信, 不是某社会之理所规定之规律, 而是社会之理所规定之规律。”意思就是信不光是某种社会需要, 而是任何社会都需要的一种伦理道德规范, 在此种意义上的“ 信” 德, 更具有了永恒性、持续性、超越时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