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义”的思想阐释 [复制链接]

1#









(一)孔子关于“义”的思想。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



跟对其他概念一样,在《论语》中孔子并未对“义”的内涵和性质作出明确的定义和界定,但从他关于义的“义之与比”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义是判断衡量事物的标准,其对“义”的认识主要在重义轻利方面。



(二)孟子对于“义”的阐释。



孟子把“义”概括为人的思想和行为之路,而且是必由之“正路”。如: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孟子·告子上》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上》



居恶在? 仁是也;路恶在? 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孟子·尽心上》



(三)义的思想的发展。



义者,宜也。《礼记·中庸》



行而宜之之谓义。”(韩愈《原道》)



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 (朱熹《孟子集注》《梁惠王上》注)



这样,“义”就成了“宜”的等义词,而“宜”就是正确、恰当、合理的意思,意义上与孟子所谓必由之“正路”是相通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20 14:32:27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