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语》有感 二、朋友有道 [复制链接]

1#

1、德不孤,必有邻。
[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外部看,考察个人所结交的朋友,现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炎型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国才能找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汉不同于家的感党。除了情感间的托以外,“家”还有大然的血来关系加以维系。朋友曲则不,及信不又可头满足情感火达必流的毒聚,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间。纯格的友信上是依息共同的生的内以组乐的方面我们通过朋友这面镜子,工解自己早推,男万体,我们生号国友的文生大 我们当零友馆:需要它为我们带来这超脱刀利
的快乐。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原]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日:“商闻之矣:‘死生有
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
患乎无兄弟也?”
[译]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 我听说过:‘死生命中注定,富贵由天安排。’君子(只要)敬业而不犯错误,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呀。君子担心什么没有兄弟呢?”
我觉得,这一段语录对我们自身提出了要求。友谊是需要双方共同建立的,我们不能只要求对方符合自己的要求,还要使自己能样,能让人接受。要做到这一点,恭敬有礼是基本的条件。此外,这段话还扩大了选择朋友的范围,提出了与人交往应有的气度。我觉得子夏是相当有胸襟的。当一个人能够自立于天地之间,视野已达到一定境界时, 什么人不能会我成为他的朋友?同样,当一个人能够自立于大地之间,视野已达到一定境界时,什么人能成为我的朋友?只要不超越道想底线,“四沟之内皆兄心”。
与朋友交往的准则:一、信。曾子曰: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子夏曰: .....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我觉得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前提,没有“信”根本不能交往,何来朋友。不过有时越是基本的道德规范越难以做到,越难以做到这要求就变得越高。当一个人真正做到最基本的要求时他所达到的价值层面是最高的。二、宽容。周公谓鲁公曰: “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过,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微子) “君子周急不继富。”(雍也)朋友的价值在关键时刻最能显现出来。我想,这也是“信”所要求的。一个忠诚的朋友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抛弃对方。三、距离。“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乡党)。朋友关系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真正的朋友之间用不了太多客套。但那并不是亲密无间。子游曰: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里仁)子日:“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公治长)子贡问友。子日: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从个体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再怎么认同,两个人总还是不同的个体。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没有摩擦。两个人挨得越近矛盾就可能越大,就好像挤公共汽车。我们都需要一定的属于自己的空间。从朋友间的交往来看,稍微疏远点给 双方都留出了余地。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距离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另一方面,我们还可利用这种空间交更多的各种类型的朋友。把握好与朋友的距离就能把握好交友的质和量。有的人只有泛泛之交却没有知心朋友,有的人只有少数几个知心朋友,交友面却很小。他们都没有处理好交友的距离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