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兼爱无父”背后的深意 [复制链接]

1#
  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儒家也重视仁爱之心,然而孟子却痛骂墨子“兼爱无父”,甚至直言他是“禽兽”。这看似不合理,但是背后却是两种思想矛盾的外现。
  我们要明确的是,墨家所谓兼爱非攻,是从外部慢慢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而儒家则是认为仁发于本心。且如果按墨家思想来说就是“爱是没有差别的”,这意味着人人爱我,我爱人人。儒家则是认为爱是有差别的,首先要敬重自己的父母亲人,然后才能推己及人,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句都表现这一看法。实际上肯定人们都期望着所谓“兼爱”的无私思想能实现,但是社会的阶级性即使到现代也并未丧失,人作为一种感情动物是没办法将对陌生人的情感和对亲人的情感等同的,而反过来说,若是真能兼爱无私,的确爱是等同的,那么爱亲人的力度同爱陌生人一样,属实是没有亲人这一概念了!所以说我们仍然希望推崇儒家的仁爱思想,因为它确乎顺应并且符合社会道德伦理的现状。我并不认同完全的兼爱非攻,因为并非人人都是圣人,然而我们也可以从墨家汲取博爱思想,在面对世界的时候多一分善良和温度,总归是好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