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作为我国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距今遥远的先秦时期就已经有意识的开展教育并且门下有七十二贤以及“孔门十哲”,足可见其教育实际上是比较成功的。而孔子的弟子们虽然都接受他的指导,却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下没有形成千篇一律的性格和学习习惯,由此我们能因之探讨孔子的教育观。
我在我看过的资料中了解到,孔子的教学其实并不“正式”,实际上很多时候就是弟子们找个空地,同孔子一起聊聊天,然后其中种田的再去种田,捕鱼的再去捕鱼,具有很强的随意性。然而这其实也是有好处的,在这种“纯天然”的教育环境中,人人都能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念,从而方便老师因之对每个人提出不同的指导和教育,也有利于众弟子在讨论中交流想法,碰撞思想的火花。
其次,孔子是实打实的“因材施教”的践行者。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人来问他会提出不同的观点,而那些观点也是顺应提问者的自身特点而给出的,有利于他们每个人根据个性化的意见斧正自己的行为;孔子是一个看人很准的人,眼光毒辣的他能清晰的看到弟子们的优点和不足,也知道什么样的职务有利于他们施展抱负。所以即使是从语录体的《论语》中我们也能清晰的看出他对颜渊、对子路、对冉有等人说话时的态度是不同的,这一点可谓优秀。
最后,就老师这一身份而言,孔子确乎是一个合格且出众的老师。他面对学生的时候从不为其问题感到厌倦,而且在交谈中还努力把自己拉到和众弟子平等的角度,在平易轻松的氛围中听他们“各言尔志”。他谆谆善诱却也不会过于放纵弟子,弟子不能管理好国家时他毫不犹豫的进行“无乃尔是过与”的批评,弟子夸大其词时也会“哂之”,对子由那样莽撞却又不失真性情的人只是用严厉的话语进行教导,从《论语》中便可见他的态度。
总而言之,孔子之所以能教育出优秀的弟子不只因为他有渊博至极的知识,更因为他的教育观在当时已属超前,能够良好的管理和教育学生,提供给他们正确的道路,这一点也是当代教师应该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