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重视儒家思想、道德价值和自身修养,将此内植于心。因此,深厚的儒学修养、对儒家道德理想的尊崇和完美人格的追求,构成子贡的精神内质。他追随孔子左右,曾多次向孔子“问社、问政”、问君子、问生”等,从不同层面丰富自己,以求提高自身素质。他以失子温良恭俭让”的美德为圭臬,谦虚自律,克己扬人。孔子曾将他与颜回作比,他谦逊地说:颜回闻一而知十,自己仅能由此及彼。事实上,子贡之博学多才,已显名于当时,鲁大夫叔孙武叔曾云:子贡贤于仲尼”;川就连贬斥子贡朱得道统”的朱熹,也承认其所知,似亦不在今人之后”。所以,孔子称之为宗庙中的贵器瑚琏”:高贵粹美,神圣庄重。当鲁大夫季康子问:赐也可使从政也与?” 孔子不无自豪地夸赞他通达人情事理,具有理政才干。不仅如此,子贡对儒家伦理道德,也有独到的发明。孝悌”是儒家伦理道德之本,被奉为教化之源,所谓百善孝为先”。司马迁以深情笔墨,叙写了子贡的师、朋深情。孔子临终,向子贡倾诉:“矢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的遗憾与无奈。子贡深为老师一以贯之的伟大人格,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奋斗精神所感动。孔子死后,弟子各守孝三年,相诀而去。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六年荒冢守望之情,可谓空前绝后的孝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