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何为孝,何为爱? [复制链接]

1#
子夏问孔子: 何为孝? 子曰: 色难。
一开始,俺对孔子的“色难”很不理解。今个咱就说---“色难”!
子夏问孔子:“何为孝?”子曰:“色难。”
过去,我只知道对父母好就是孝,认为给老爸老妈及祖辈们钱就是孝,给亲人们买东西就是孝,总之给予物质回馈就是我理解意义上的“反哺”了。其实不然,孝最难的是“色难”。
“色难”:就是指在对父母及长辈们的孝顺过程中,一直保持什么样的表情与心态。一般人很难做到对父母态度上的和气和谦恭。
确实,如果一个人在对待父母的时候,如果表面上是孝顺的,但是心里却并不是那样想的话,我想,这样的孝顺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孝。
记得《论语》里有这样一段:“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意思是说,事奉父母,看到父母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应该委婉地进行劝谏,如果父母心里不愿意听从,仍然要恭恭敬敬而不触犯他们,只在心里忧愁而不怨恨。我认为这体现了孝顺的核心理念,也就是“顺”,顺应父母意志,不可粗暴无礼地对抗。这说明了---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把赡养父母问题提升到关心父母心理健康的层面。
有时回想起自己的任性撒娇(有的近似耍赖),有时总爱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父母,有时候会责备老人这不对那不对的,虽说是至亲,无拘无束,但这是孝而不顺,不是真正的孝顺,是一种粗暴的态度。因而懂了“色难”的意义后,甚感汗颜。
“孝”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老人紧紧靠着儿子,其基本含义是子女要善于侍奉和赡养父母的意思,它是家庭美德的具体体现。当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条件的不同,孝的意义已经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比如:孝,除了养,还包括了尊敬,关爱,人格的认可等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
我们不否认的说,我们国家现在越来越注重经济的发展,对于传统道德的传承却日渐淡去。在人们的心里,金钱的地位是越来越重了,这是相当危险的。我们做人要饮水思源---人的生命从何而来?人生如何成就?
曾听人议论过,说孔子思想过旧了,不适宜当今时代了,云云......我以为,看孔子思想不能脱离孔子的那个时代,就象我们不能将花草揪断来观察其生命是不是绚烂一样,我们应该从孔子思想中学习和汲取对人生和社会有价值的精华。将“孝”升华为“爱”,我以为,做人就要保持一颗真正的、善良的、怜悯的心去做善事(包括公益的慈善事),不论是对我们的至爱亲朋,还是对街坊四邻或不认识的同胞,广义的说是对这个社会。
我觉得,就是现在,“孝”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