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经典教育迫切性的补充:
首先,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在于经典中传颂的道理经典,而不是因为它是经典而经典。例如,孔子《论语》中的一些通俗易懂的语录至今为人称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道理不仅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试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同样也适用,那么这样的道理如果深入人心,又岂会有今日的彭宇案。经典,无论经过多少岁月的淘洗,其中蕴含的道理仍然具有民族与时代的价值,这方是经典。
其次,经典教育为何如此迫切呢?前人已做过详细而全面的论述。我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只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罢了。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时代精神的丧失,我们是迷惘的一代。在今天,我们在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中,似乎有点太过于安逸,没有新的时代精神的气息,以致于我们总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拜金主义,虚无主义……这种泛滥,是没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表现,纠其根本是无法在经典的基础上创造出属于当今时代的新的经典。
最后,对于有同学提出的"礼崩乐衰而引起经典教育的迫切性"这一观点,我并不完全赞同,因为礼崩乐衰现象是文化的衰落,是对经典的漠视,实质确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不是说随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的出现,要摒弃经典,而是说随着时代发展,有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必然被淘汰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