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抽取经盛4月份即将由机械工艺出版社出版的《企业灵魂-企业文化管理完全手册》中的部分内容,它是经盛管理咨询文库的企业文化实操丛书的第一本。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将目前国内外最流行的企业文化理论以及相关知识都做了介绍,力求理论体系化,操作实践化,是当前介绍企业文化理论最完善的书籍之一。同时将我们一些实践案例都在书中做了介绍,务求读者能够尽早掌握企业文化的实操流程。接下来我们将会陆续推出文库的企业战略、人力资源和品牌营销等其他系列丛书。本文是经盛管理咨询丛书中《企业灵魂-企业文化管理完全手册》书中观点连载之八。
在对文化的定义中,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处理企业内部与外部各种矛盾的一种哲学,这种哲学的存在使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其核心价值观定义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而不是利润,特别是在日本的企业文化类型中更突出了这种倾向性,在卓越的企业文化中,企业哲学能够将这些貌似不可能融合的矛盾巧妙地协调成一种公司向上的动力,而不是一般公司认为那样,它们是相互独立、互相排斥的价值观。企业伦理在企业文化中属于的社会文化层面,它是通过道德规范来调节企业和员工行为的。
一、伦理与道德
我们首先要对伦理与道德这两个概念先有些了解。一般来说,伦理和道德都可以看作同义词,基本上表示的涵义是一致的。“伦”是指人的关系,即人伦,“理”是指道德律令和原则,所以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应遵守的道德和行为准则。而西方主要是指风俗、风尚和性格等。道德的基本在实际运作中和伦理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学术上才有一些研究专家根据自己的需要而作区分。执照施泰困曼教授的观点,道德是指一定的文化界域内占实际支配地位的现存规范,而伦理则是指对这种道德规范的严密方法性思考。按这种区分,伦理是倾向于一种理论,它是对道德的科学性思考,它高于道德的哲学,而道德则是伦理在实际中的规范。比如我们通常会说“一个有道德的人”,而不会说有伦理的人,同样我们也只会说“伦理学”而不会说“道德学”。从这个角度说,在日常用法中,道德更多用于人,更含主观、主体、个体的意味,而伦理则更具有客观、客体、社会、团体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