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伦理与礼仪 [复制链接]

1#
伦理礼仪,是大千世界亘古不变的道理,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和“润滑剂”,学礼仪有利于文明生活的日益完善。有时候,一句粗话会损害一个人的自尊心,就可能引起纠纷,甚至对簿公堂;而一句抱歉往往会淡化许多问题,化解许多矛盾。人需要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受人尊重会使人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礼仪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之间接触交流的时间大为减少,人际隔阂也很容易产生。如何得体地表现自己的内涵,展现自己的礼仪,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也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      关于伦理与礼仪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然而现今我国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却存在着明显的缺失,大学生的文明修养和文明行为令人担忧。本文作者分析了引起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原因,对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和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教育 礼仪修养         所谓礼仪,就是用来约束自己、尊敬他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通过特定的行为、语言等表达自己对别人尊重、理解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受历史传统、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发展等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为主要目标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也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和技巧。中国更是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著称。在古代,“礼”更是曾经与“法”共同成为社会调整的手段,礼仪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之一。但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却让人难以乐观:校园内各种不知礼、不懂礼、不守礼、不文明的现象经常出现。笔者认为,在新的时期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现状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同样,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较之中学生、小学生的差别也应并非仅仅体现在年龄、学问上,而更多的应该体现在个人修养、文明礼貌等方面。但当前国内很多高校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现状却令人堪忧:衣冠不整、迟到早退、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攀折花木、践踏草坪、张口骂人等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在食堂打饭不排队,在宿舍大声说话、听音乐、玩游戏影响他人休息,在图书馆、自习室手机铃声大作或大声说笑,情侣交往搂搂抱抱过分亲密,在网上论坛攻击谩骂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