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习礼仪,知诗书,达事理”是我们五千年文明古国世代相传国人为之自豪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不仅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到了部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在祖国更将向社会开放的今天,礼仪文明之花也已开遍了世界。
颇具中华礼仪代表的要当属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孔子的许多思想对于现在来说依然同样适用,如孔子在当时教育弟子时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能强加于别人。
还有荀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像这样的话还有很多,都能体现出中华礼仪的璀璨。
文明礼仪是每个人的自身修养,它如同一棵小树,你要注重它,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去表现他,他就会在你心中扎根成长。有时虽然微不足道,但却都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能缺少的。
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的不断完善,很多时候,文明礼仪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来的。
遇到老师主动问好;进老师办公室先敲门;坐公交车主动给老人和小孩让座;不说脏话;乐于助人;遵纪守法,这些都是文明的具体体现。
文明是一种美德,并不是我们宣扬的一句口号,举手之劳,文明其实离我们并不远。我们并不是要做什么感天动地的大事才算文明,也许,我们只要伸伸手,弯弯腰把垃圾扔进垃圾箱;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去践踏那青青的草坪;不随手摘路边的鲜花;与别人分手时说一句再见;受到别人帮助是说一句谢谢……所有的这些小事都是文明的体现,一个人的文明,两个人的文明,千千万万的文明汇在一起,就汇成了我们礼仪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