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切换到窄版
论坛
会员
搜索
帮助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国学基金会
»
论坛
»
中华义理总坛
»
浅谈中国古代的“五礼”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返回列表
查看:
590
|
回复:
3
浅谈中国古代的“五礼”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6013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科大魏邦毅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7
积分
127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1-09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1-16 12:47
|
只看楼主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
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
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013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科大魏邦毅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7
积分
127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1-09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1-16 12:49
|
只看楼主
中华大地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 ,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 、军礼等 。生活类包括五祀 、高禖之祀 、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013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科大魏邦毅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7
积分
127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1-09
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1-16 12:54
|
只看楼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东方的礼仪之邦。古往今来,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有不少的礼仪讲究。相信懂得了中国的传统礼仪,对中国传统文化,必将有更深的认识。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01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科大毛伟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7
积分
127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1-09
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1-16 20:45
|
只看该用户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