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切换到窄版
论坛
会员
搜索
帮助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国学基金会
»
论坛
»
中华义理总坛
»
儒墨争鸣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返回列表
查看:
950
|
回复:
4
儒墨争鸣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6016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科大曾彬彬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6
积分
61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1-09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1-09 12:03
|
只看楼主
先秦时代,思想极为活跃,各种学派著书立说,展开争鸣,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与墨家。墨家“兼爱”观与儒家的“仁爱”观影响深远。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非攻、节用”等思想,构成了墨家学说的核心。其中,“兼爱”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如穿珠之线,贯穿“非攻”、“天志”、“明鬼”、“节用”等思想。亦如梁启超《墨子学案》所言:“墨学所标纲领,虽说十条,其实只从一个基本观念出来,就是‘兼爱’”。关于“兼爱”,甚至曾批评墨子“无父”、“禽兽”的孟子亦言:“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墨家思想的精义在于“兼爱”,“兼爱”是墨家的重要理论思想,而“兼爱”思想的核心内容则是“兼”。
墨子倡导“兼爱”不是停留在空泛的说教上,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要着眼于实利。“兼爱”论的提出,其普遍性、彻底性、平等性的特性,迅速吸引世人的眼光,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同,一时蔚为风潮。
孔子的仁学观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孔子关于“仁”的观念,发端于西周时期的人本思想。孔子吸收了西周时期“德”的观念发展形成的诸多成果,用“仁”概括了“德目”的众多内容,将“仁”的观念系统化,铸造起以“仁”为核心的哲学范畴——即“仁学观”,成为儒学和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根本观念导向。“仁”,即“爱人”,这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和爱心,它既是一种生命的相互感通,是人、我、群、己之间的普通联系与相互关照,又是一种主体内在的意识自觉,是可以自己决定的道德自律和价值追求。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01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科大李艳驰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6
积分
51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1-09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1-09 12:13
|
只看该用户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爱”,墨子的核心思想是“兼爱”,虽然两者都强调“爱”,但这个爱却也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儒家的仁爱强调的是有差等的爱,要求以对父母兄弟的爱为中点,层层外推,逐渐扩充到对宗族、国家和社会的爱。而墨家强调的是无差等的爱,要求做到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国若视其国。他认为博爱无私、没有亲疏远近、贫富贵贱是兼爱的保证。孔子和墨子所代表的社会阶级不同,孔子所代表的是统治者阶级的利益,他主张贵贱有序,目的在于维护周礼。而墨子所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要求,其兼爱思想强调功利动因。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017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科大刘琦睿
组别
新手上路
生日
帖子
5
积分
45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1-09
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1-09 12:35
|
只看该用户
墨子倡导“兼爱”不是停留在空泛的说教上,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要着眼于实利。“兼爱”论的提出,其普遍性、彻底性、平等性的特性,迅速吸引世人的眼光,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同,一时蔚为风潮。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01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科大毛伟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7
积分
127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1-09
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1-09 13:50
|
只看该用户
墨子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非攻、节用”等思想,构成了墨家学说的核心。其中,“兼爱”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如穿珠之线,贯穿“非攻”、“天志”、“明鬼”、“节用”等思想。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013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科大魏邦毅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7
积分
127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1-09
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1-16 21:04
|
只看该用户
“仁”,即“爱人”,这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和爱心,它既是一种生命的相互感通,是人、我、群、己之间的普通联系与相互关照,又是一种主体内在的意识自觉,是可以自己决定的道德自律和价值追求。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