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儒家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复制链接]

1#
儒家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礼作为人的行为规范,提倡克己复礼,先仁后礼。用道德观去教化人们,规范着人的行为。孔子所提倡的礼,其实质就是“尊尊”和“亲亲”,“尊尊”是忠。“亲亲”是孝,也就是要恢复周朝那种尊卑有等、长幼有序的等级制度,以使百姓能够安分守己,遵守道德规范。为了实现礼,孔子提出仁的概念,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他认为仁是人们内在的道德情感和伦理思想,而礼是人外在的行为,将仁与礼相结合,可有效的稳定社会秩序。儒家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现代人的交际文化。 

 一、节日礼仪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生活中,礼仪文化历来就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古代礼仪范围也明显超出了现代的范围,涉及政治体制、军队管理、衣食住行以及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直到今天,礼仪已经成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一种行为规范。礼教思想对现今社会生活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的标志要属名目繁多的节俗礼仪,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节日。 

习俗礼仪 
  (一)庄重神圣的丧葬礼仪 
  丧葬习俗可以说是历史的产物,尤其的汉族的丧葬习俗具有较为繁冗的仪式程序,但这种“死者为大”的礼仪文化,从古至今都闪耀着爱敬尊长的光辉。按照传统的汉族丧葬习俗,亲属要给死者沐浴,穿寿衣,不能让死者“光着身子走”,这个寿衣制作相当讲究,整个衣服上下,不能有扣子,而是用带子系紧,表示后继有人的意思,外衣是长袍,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着装,变化非常之大,如果穿着这种现代衣服去见祖宗,那祖宗很可能认不出来,所以死后就不能认祖归宗。除此之外,汉族丧葬习俗还有报丧、吊唁、入殓、丧服、择日安葬、哭丧、做“七”、下葬以及一系列葬后习俗等等。 
  传统的丧葬习俗对现代的殡葬习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着时代的推移,很多传统的丧葬习俗都被保留了下来,人们一直认为生命是庄重神圣的,所以往往都希望丧礼举办的热闹,有排场,以此来给予死者荣耀,因此人们还是按部就班地执行着诸多的殡葬习俗。 
  (二)文明便捷的结婚礼仪 
  我国古代的婚姻习俗是非常重视形式的,也就是说必须要符合形式要件才是合法的婚姻。《礼记·昏义》中记载“夫礼始于冠,本于婚,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即把婚姻归入礼仪,而且以婚礼为本。古代婚礼要行三书六礼,意思是要完成三种重要文书以及娶妻必须办妥的六项手续,然后才能通知亲属邻里,以取得社会的认可和保障。古代的婚礼习俗如果没有完成三书六礼,则婚姻便不被承认。虽然现代结婚不用像古代那样要通过“三书六礼”,但是仍要在结婚之前进行婚姻登记,男女双方的婚姻关系仍要通过采取一系列方式来取得认可,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符合《婚姻法》所有规定的男女,只有拿身份证去相应机关办理登记就可以了但是结婚的喜庆气氛还是保留了下来的。
礼仪文化的传承 
  礼仪是文明的外化,沟通的开始,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都要自觉地遵守礼仪规范,因为遵守礼仪规范具有协调人际关系、发展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作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儒学的根本精神是“经世致用”,儒家礼教深深对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生活行为规范,儒家礼教当中积极的因素对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了巨大了贡献。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根据现今对儒家礼教思想和现代礼仪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儒家的礼教思想对现代礼仪文化在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诸如对人们言行举止、社交礼仪以及节日习俗的影响都较为深远,这些礼仪规范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独特的内在气质,同时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糟粕的礼教思想的彻底剔除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应主动继承礼教思想的积极影响,用优秀的传统礼仪规范来指导、约束自身的行为,同时吸纳积极有意义的待人之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努力地试图从传统的儒学当中找到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深对儒家礼教思想的研究,大力弘扬儒家礼教当中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其礼仪的道德功能,促进全社会树立学礼仪、讲礼仪的风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