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礼仪渐渐出现了问题。做人先学礼,礼仪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并且是在中国,这个自古以来的礼仪之邦,我们怎么可以没有礼仪呢?关键词:宜古宜今,礼仪之邦
礼仪是我们一个人的象征,是一件华服,是我们的血脉中风骨。泱泱大国中国,更是自古以来的仪礼之邦,它在一代代中传承,在一代代中发扬。眼看着现时代的人们渐渐远离着礼仪,那脱口而出的脏话,那为了一块钱而争执不下的场面,不禁在担忧,在反省。那过去的礼仪哪去了,礼仪之邦今何在?
早在尧舜禹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成文的礼仪制度,就是五礼。这五礼指的是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和嘉礼。经过夏、商、周这三个奴隶制社会国家余年的总结、推广,周朝前期历经文王、武王、成王三个君主,重新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政,而民和睦,颂声兴。春秋时期的孔子更是把礼推向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克己复礼,教育他的弟子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食。为了宣扬古代礼制,他不远千里,从鲁国到西歧向老子学礼。到了汉武帝时期,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确立后,礼仪作为社会道德、行为标准、精神支拄,其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礼仪代代传,孔融让梨敬父母,黄香暖被教育人,中国礼仪不能忘,争做礼仪小标兵。
礼仪是个人心理安宁、心灵净化、身心愉悦、个人增强修养的保障。当每个人都抱着与人为善的动机为人处事,以文明市民的准则约束自己时,那么,所有的人都会体验到心底坦荡、身心愉悦的心情;礼仪是家庭美满和睦的根基。家庭礼仪可以使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家庭幸福;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只有继承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有助于提升个人素质;礼仪当然也是个人美好形象的标志,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拥有礼仪,是多么好的事啊,古人曾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何乐而不为呢?
拿破仑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廉价,而且能得到最大收益的一项物质,就是礼节。不错,礼节出现于人的日常生活中,凡是经过正规教育成长起来的人,理论上都拥有基本的礼节观念,礼节的学习完全伴随着人的成长,有直接教授,也有潜移默化,因此廉价。同样礼节也是人际交流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一特质是熟人之间维系关系的纽带,是陌生人之间建立关系的钥匙,熟练地运用就会发现他带来的巨大收益,难道眼前这么巨大的财富都不需要吗?
礼仪,不是一个空虚的名词,它充满着内容,是人际交往的重要行为规范,有社交礼仪、商务礼仪、生活礼仪等等。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争点什么小便宜,而是去继承我们的传统
礼仪,去保护它,去珍惜它,在日常生活中,一声对不起谢谢打扰一下,总能使人温暖。我们要在生活中尊老爱幼,扶危济难,与人友善,善于礼让,热情待客,并且做好个人的仪表文明……
宜古宜今,礼仪之邦,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丢的历史文化,只有我们做到了文明交往,礼仪对话,才能永久地传承发扬好我国伟大的礼仪。我们要坚信:中国礼仪永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