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时候“五伦”、“五常”。“五伦”是“道”。“道”是什么意思?“道”是大自然运行的规则,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不是人为的。“父子有亲”不是人为的,这是一个自然现象,没有任何条件,自自然然父慈子孝,所以这是道。“君臣有义”,君臣是领导与被领导,“义”是合情、合理、合法,这个里面的“情”跟“理”是“道”,不是人为的。“夫妇有别”,“别”是不同的任务,不一样,不能乱,乱了就出事情了。
太平盛世是怎么出现的?“五伦”回归“道”了,“五常”回归“德”了,太平盛世就出现了。
男女能不能平等?不能。不能,而一定要平等,那就是违背大自然的规律,就是与道有违背了。人只要离开“道”,老子讲得好,离开“道”,下面灾难就来了,家庭就产生变化了。中国古人懂得这个道理,男女都守本分。男要义,有道义;女要随顺,一家才能和睦,家和万事兴。现在家庭没有了,为什么?夫妇都远离道了。道没有了,夫妇之道没有了,就没有了家庭。
古时候的家庭是大家庭,道义比什么都重要。大家庭是一个社会组织,兄弟不分家,统统住在一起,一般家庭上上下下大概有三百人,兴旺的家庭有六七百人。中国历史上有最兴旺的家庭,明朝有一家,我记不得了,突破了一千人。
这么大的家怎么管?有伦理,有道德、有圣贤教育,就管好了。古代的家庭最殊胜的两桩事情,第一个是教育,第二个是养老,这是人生两大事。
人生享受、享乐在什么时候?老年,退休了。退休回家养老,家庭是老人的乐园,为什么?你说一个家庭三、四百人,小孩很多,总有几十人,这些小孩都伴着老人。祠堂是他们活动的场所。祠堂这就是家庙,供奉祖先的,一年春秋两次祭祀,除祭祀之外都是空的。那么大的场地,所以就做为养老育幼的场所。
家庭学校就是私塾,设在祠堂里面,天天不离祖先,这就培养孝道。老人在这个地方养老,这个地方是娱乐中心,也是个家族,这一个大家庭里面,老人活动中心。这个里头有休息的房间,古人讲茶道,有各种 娱乐;小朋友下课了,都会到老人乐园里面跟老人在一起玩,老人给他们讲故事、讲经历,教训他们。跟老人玩,知识、智慧增长,吸取老人的经验。现在没有,现在老人多可怜,子女不照顾。所以从前老人是你的家庭照顾你。老人年轻时在外面工作,所赚的钱都要寄回家,除了自己生活费用之外,多余的统统要寄回家。
所以,“家”是个社会组织,能够治家就能治国,所以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里面这些杂事跟一个国家差不多,规模小一点,放大就是国,所以会治家的人就会治国。
古时候教育是家庭负责任,国家不负责。国家招考,每一年是开科取士,国家需要人才,举办考试。考试及格了,县考叫秀才,那就是学位;省考叫举人;殿试,殿试是皇帝做主考官,在皇宫里面考试,叫进士,这最高的学位。考取了,县有学校,省有学校,国家也有学校叫国子监,那是国立大学。这些学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完全是培养国家的公务人员。读书人都愿意希望参加考取,考取之后他就做官了。官吏都要从这个考试出身,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式,连外国都赞叹。中国官员从什么地方选拔的?考试。他的教育是他自己家里,这家里负责任。 中国这个考试制度很早,从汉武帝时候开始,所以家有家道。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朋友是对外,一定要讲信用,信德。人要没有信,在社会上无法立足,“五伦”里头最后一个是信德。在“五常”里面,“五常”是德,这个“信”是道,一定要讲信用。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做个人,人与人往来必须要遵守“五德”。“五德”就是“五伦”的落实,“五伦”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叫“德”。
第一个是“仁”,“仁”就是爱人,这个字是会意,你看是两个人。想到自己,同时要想到别人,这叫“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自己不愿意接受的,就不可以加诸别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有“仁”、有“义”。孔子一生行“仁”,孟子一生讲“义”。
“义”是什么?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合情、合理、合法,全都顾到了。
有“礼”,“礼”是秩序。小社会是家庭,大社会是国家、是社会,如果没有礼节,社会就乱了。今天的社会动乱、全世界动乱,什么原因?没有礼。中国人远古时代就讲求,就懂得礼的重要。
“智”,此地这个“智”是对情说的。“智”是理智,现在讲的道理的“理”。讲道理,有智慧,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就会有很多烦恼。以用理智对一切人事物,才能做到圆满。
后面无论对什么人,都要讲“信用”。
跟佛法里面五戒完全相同,“仁”,不杀生;“义”,不偷盗;“礼”不邪淫;“智”不饮酒;“信”,不妄语,真正是英雄所见大略相同,佛把这个叫做“五戒”,中国人叫“五常”。“常”是永恒不变,你离开这五个字就不是人了,这《左传》上说,左丘明讲的,“人弃常,则妖兴”。“常”就是“五常”这五个字,“弃”是放弃了,不要它了,那个人就是妖魔鬼怪,就不叫人了。现在这个社会,这五个字没有了,那就统统都变成妖魔鬼怪了。这一句话非常重要。
人跟妖差别在哪里?人懂得五常,遵守五常,就是人能持五戒;不持五戒的那就是妖、就是魔。
所以信慧太重要了。“五常”第四个就是智慧,最后一个是“信”。 “智”,“智”就是“慧”,它多重要!是一个人应该信守的基本法,这个法就是戒律。从这个在引申,衍生“四维”、“八德”。
合起来实际上就是,我们把“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合起来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十二个字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中国文化是什么?就这十二个字。人人必须遵守,你是中国人就应该遵守,世世代代相传,永远不会变,这叫真理。
这十二个字诸位细心去看看,千万年前人用它、遵守它,欢喜;现在人也能遵守它,千万年之后的人还是会遵守它。它超越空间、超越时间,它不会改变,这叫真理,这叫道德。超越时空,我们今天不遵守它,社会就出问题,我们的人生就出问题。
我们生活为什么这么多的烦恼?为什么这么多的忧虑?这十二个字都丢掉了。这十二个字如果都有,人生快乐,社会和谐,居住的地方没有灾难。
……
佛告诉我们,智慧从哪来的?德能从哪里来的?我们刚才讲的十二个德目,“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从哪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不是从外头来的。你只要明心见性,这全跑出来了,哪里要学!每一个字里头都有圆满智慧。“和”是和睦,“平”是平等,你就自自然然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为什么?它是真的,所以叫性德。
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不从外头来的,自性里头是圆满的,没有一样缺失。有没有科学?有,圆满的科学,圆满的智慧,圆满的道德,圆满的因果,样样都圆满。佛陀的教育就是教我们回归自性,什么时候毕业了?你明心见性就毕业了;你要没有见性,就没有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