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文是什么 [复制链接]

1#
    “人文”是什么? “人文”就是指与原始暴力——“威武”相对的人类的道德文明、价值文明、精神文明。
  
    “国学”今天为什么热?是人们对文字学、考据学、版本学等等知识性、学术性的东西感兴趣吗?显然不是。人们所以热衷国学,是希望从其中的人文精神中汲取做人的道理。
  
    “人文”这个词今天经常说。什么是“人文”?“文”在甲骨文、金文和篆文中都是交错的笔画之象形,所以《易传》说:“物相杂,故曰‘文’。”《国语》说:“物一无‘文’。”《说文解字》解释为“错画”、“交文”,也就是图纹的意思,即“纹”。由图纹的本义,引申为文饰、修饰之意。“人文”就是人类的文饰——道德文明、精神文明。“人文”联言,出自《易经·贲·彖传》:“文明以止,人文也。”贲卦是六十四卦之一,属于别卦。别卦由两个经卦组成。构成贲卦的是离卦和艮卦。“文明以止”说的是构成贲卦的离卦和艮卦的卦义。离卦的本义是太阳或日月附丽于天,与“文”、“明”义通。艮卦的卦义为静止。贲卦下为离上为艮,比喻内既“文明”而外能守“止”。“止”又通假为“治”。“文明以止”又有以文明治物的意思。王弼注:“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孔颖达进一步解释:“‘文明’:离也;‘以止’:艮也。用此文明之道裁止于人,是人之文、德之教。”“人文”就是指与原始暴力——“威武”相对的人类的道德文明、价值文明、精神文明。
  
    国学中的人文精神在今天有什么意义?我以为可从三方面来看。
  
    1、有一句话,叫“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的生理结构大体相同,面临的生存问题大体相同,因此得出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准则也就呈现相同的交叉面,人文精神、道德文明具有跨越历史的继承性和超越国度民族的普适性。
  
    2、国学人文精神在历史上曾经是具有先进性的进步文化。在黄河流域中原大地上发源的以汉文字典籍为载体的华夏精神文明,是以汉人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在长期的人生和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思想财富。由于其在当时具有的普适性和先进性,鲜卑族当政的北魏、契丹族当政的辽朝、女真族当政的金朝、蒙古族当政的元朝和满族当政的清朝都对它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继承与光大,于是上演了一出出政治上的征服者在文化上被征服的历史剧。举两个例子。一是北魏。北魏孝文帝在28岁那年,也就是494年,将都城从毗邻内蒙古的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迁到今天河南中南部的洛阳,并实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改革措施: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朝廷上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鲜卑旧姓为音近或义近的汉姓;沟通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婚姻关系;广开学校,复兴汉学,极大地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二是清朝。清朝在保存汉民族文化方面做了两件功德无量的大事。一是编纂《古今图书集成》10000卷;二是编纂《四库全书》79000多卷,36000余册。由于此前的一大类书《永乐大典》在八国联军的火烧中大多焚毁,所以《古今图书集成》尤其是《四库全书》在保存国学典籍方面功劳尤大。
  
    3、当前进行社会价值体系重构,一方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密切联系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作出科学解释,同时又要善于借鉴既有的思想价值资源。这些资源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世界通行的普遍价值准则,这就是我国目前已签署加入的22个世界公约;另一个资源就是富有现代生命活力的国学人文精神,它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思想之源。
分享 转发
TOP
2#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或许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才会理解吧。
TOP
3#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释义:
  1.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辞海》   
  2.指礼乐教化 --传统   
  3.泛指各种文化现象 --通识   
  4.人事,多指人世间事 --古义   
  5.习俗,人情 --人文风俗   
  6.寿命、教育水准、生活质量 --联合国人文指数

  基本解释:
  [human culture] 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详细解释:
  1. 指礼乐教化。。   《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 疏:“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北齐书·文苑传序》:“圣达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 唐 皎然 《读张曲江集》诗:“相公乃天盖,人文佐生成。”

  2. 泛指各种文化现象。   孙中山 《民权初步自序》:“会此世运进化之时,人文发达之际,犹未能先我东邻而改造一富强之国家者,其故何也?”  

  3. 人事。指人世间事。   《后汉书·公孙瓒传论》:“舍诸天运,徵乎人文,则古之休烈,何远之有!” 李贤 注:“人文犹人事也。”  

  4. 习俗,人情。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大约就是因为山水比较清秀的原故罢,一般的人文风尚比起邻近的村镇也觉稍有不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