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仁”下了定义,这主要是围绕着和“仁”相关的一些方面做了一些解释,这是一种具体的思维,是中国哲学的特质。虽然我们并不能只通过下一个定义的方式来了解“仁”到底是什么,但是我们是可以从不同的研究层面来讨论“仁”,从而对人的方方面面来进行了解。就比如说,有“仁”的气质的人,一定是遇事处事临危不惧,“仁”在《诗经》里面最初是用来形容男子外貌的英俊,然而这种人似乎并不善于去表达,像《论语》中所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这种人是可以为正义所献身的。他们一定是从对父母的孝开始,最后得以扩展到匡扶天下,使自己的道德努力最终献于人类的幸福。
现代社会中不乏缺少了这种“仁”的践行,失去了“仁”的气质,巧言令色之甚多,现代人既不能很好地孝敬父母,又何来匡扶天下。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懂“仁”、爱“仁”、践“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