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学意义 [复制链接]

1#
在《礼记・礼运》篇中,记载了孔子关于“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一席谈话,其中心意思是说,在小康社会之上,有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在那个社会中,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充满了“和谐”的色彩;而由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所治理的小康社会,虽然讲究礼义,政教修明,但毕竟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私有制社会,因而仍然比不上大同社会。这种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可以说是一种原始朴素的“和谐社会”的理想。

推崇和谐,不仅仅是孔子和儒学的主张,在国学所包容的学术流派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智慧和境界的论述。这样的观察,这样的推定,这样的告诫,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之中,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