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他的著作包含许多学科,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音乐、生物学、逻辑学、伦理学等。他和柏拉图、苏格拉底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亚里士多德从17岁开始就拜柏拉图为师,跟随柏拉图20年之久。柏拉图于他而言,是良师,更是益友。然而,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在学术上却有过激烈的争论。柏拉图倡导“理念论”,认为具体事物只是理念的“基本”和“影子”,具体的个别事物是不真实的,只有理念是真实的。而亚里士多德则力主“实体伦”,认为具体的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在日常看到的实体以外,还要假定比实体还真实的“理念”是毫无用处的,一般的抽象的概念性的东西不能脱离个别的具体的东西而存在。亚里士多德坚信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毫不留情地批评了自己恩师的错误观点。这在当时当地掀起了轩然大波,亚里士多德也因此被指责为背叛恩师的忘恩负义之徒。而亚里士多德却回应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一流传至今的名言。
我对这句名言的理解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即是学生不必非要比老师差,老师也不一定非要比学生优秀,知道道理有先后之分,个人有自己不同的兴趣,尊敬自己的老师,但是更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真理。老师是传授我们知识的人,理应受到我们的爱戴和尊敬,但是在真理面前,我们要敢于挑战权威,尊重真理。如果明知老师的观点有误,但却视而不见,不敢提出质疑和反驳,那么对老师的那份尊敬与爱戴恐怕也只是盲目的;若是真正地尊敬和爱戴老师,便应该追求客观真理、尊重客观真理,真理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