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尼采及其哲学观 [复制链接]

1#
“那不能杀死我的,使我更坚强。”这是哲学家尼采最具代表性的名言。尼采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代表作有《悲剧的诞生》《朝霞》等。1844 年,尼采出生于普鲁士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小时候的他沉默寡言,两岁半才开口说话。5 岁时,其父亲和弟弟相继逝去,这让天性敏感的尼采过早地领略了人生的阴暗面,也铸成了他一生内向忧郁的性格。大学期间,尼采在古典语言学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所以在他还没有取得学位之时,就接受了巴塞尔大学的邀请,担任语言学的教授。后来,由于健康原因,尼采在1879 年被迫辞职。辞职后的他先后居住在瑞士和意大利。1889 年,他开始精神失常,直到去世都没有治愈。尼采哲学的主题是生命的意义问题,而他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便是:靠艺术来拯救人生,赋予生命以一种审美的意义。尼采哲学在当时曾经被当作一种“行动哲学”,一种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哲学。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这正是他的哲学被后现代主义欣赏的重要原因。如果我们从世俗的角度来看,尼采的一生是不幸的,他的结局是悲惨的。他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他的思想的发展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他生活的年代能够理解他的人寥寥无几,可怕的孤寂始终包围着他;最后,病魔缓缓地悄然而至。然而,其对人性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梦想的坚持依然值得世人学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