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社会建设角度来看,我国现正在建设和谐型社会。社会的和谐,有赖于人人的努力。每个人须从自身开始建设和谐之身体与精神,而后,推而广之,用其为集体服务与奉献。若长此以往,小集体的和谐汇聚成大集体的和谐,最终可达到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政府要建和谐型政府,其首要的任务是建立起和谐执政的政府机构,这样的机构,必要团结、精简、务实、高效而向上。政府的和谐无疑下可引导个体的和谐,上可构成社会的和谐。所以,政务公开等一系列措施必将使建设和谐型政府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其次,从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来看。个体要时时注意对自身的调整,唯有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协调,外内与内因的调和,工作与生活的和谐等一系列关于个人的和谐,人才能保障自身良好的生存与发展。
从个体健康角度来说,中医最注重对身心和谐的提倡,“和”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理论。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和,则健康;不和,则发生疾病。中医学认为,人之生命本源于气,人的生命过程就是气化过程。和谐的气化运动是健康的标志,不和谐的气化运动则是病态的象征。从西医的角度来讲,和谐亦同样重要。酸碱平衡是保持健康的必备条件之一,而电解质的水平程度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还有各种营养摄入量的总平衡,日常休息与运动的合理安排等等,无一不影响着人体的健康。1989年联合国提出了新的健康概念:无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并且道德健康,社会活动良好。新的标准将健康分为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四个层次。也就是说,只有达到了四个层次的和谐与健康,个体才能被定义为健康的个体。
在新标准中,“社会活动良好”是指人际交往关系的和谐。正如《国语·郑语》中所说,“和实生物。”事物间相互关系的和谐,是化生自然万物的根本。人与人的和谐共处,有利于一个集体工作的顺利开展,由此,新事物的创造与产生也成为必然。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的消亡,使得社会不断前行。
最后,从世界范围来看。个体的和谐,国家的和谐,社会的和谐最终将构成整个世界的和谐。世界由各不同政体的国家组成,各国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的和谐发展,各国间相互关系的和谐共处,无疑将成为世界范围内和平的基础。
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环境之于人类的重要;人与人间要和谐相处,人际关系之于工作的重要;国家间的和谐共存,政局稳定之于世界和平的重要……生活中处处可见和谐的重要性,而这样的和谐也并非一些人所鄙夷的中庸之道。实际上,正是由于各类事物、关系、结构间的和谐才推动整个时代的前进,和谐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畏缩不前,相反地,和是发展的必要,谐是前进的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