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义理之大 [复制链接]

1#
《曾国藩家书》,曾文正公推崇:“兄之私意,以为义理之学最大。义理明则躬行有要而经济有本。”只要通义理之学,为人、处世都有道理可依,整体个人修养和生活质量都会提高。那么何谓义理之学,又在何处可以学到呢?

义理之学出自于经史之书,即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史书、探求道理的文章。史书自然不必解释,二十四史即为上佳选择,而前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又为首选;探求道理的文章,就是例如《论语》、《易经》等。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了几千年,文化底蕴深不可测,其中有太多有用的东西,可以古为今用。很多人可能认为,现在信息时代,应该只关注于现代科技学习,古代那一套早就应该沉淀到历史博物馆了,殊不知历史规律亘古不变,生活道理永存于世,而传统文化中的义理之学就是这不变的真理,这种思想的力量值得今人学习学习再学习。

中国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片面的文化运动延绵上百年的思想冲击后,国民与传统文化愈发渐行渐远,不仅当代产出的国学大师屈指可数,连学生中重视义理之学的也寥寥无几。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作者与一日本人交流,竟然不如那日本人了解中国传统义理之学,遭到日本人的鄙视,而日本国内对儒学的尊崇、重视以及学习程度远大于中国。呜呼哀哉!我们作为中国的儿女,肩负中国的未来,居然对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还不如一水之隔的东瀛!

现今无论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对义理之学的重视都远远不够,只停留在形式主义的学习上,有的大学专业甚至直接忽略。很多国民往往纠结于每日打发生活,情愿看电视剧都不愿读几篇古文。中国历史上之所以强大,是因为科技的强大,更是因为思想的强大,在西方仍处于奴隶社会时,中国早已迈入封建社会,而中国近代之所以颓败,究其本质也是因为制度的落后,思想的落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