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可以将老子的人生智慧归纳为一个精神、四项原则、一种理想。一个精神就是自然精神。这个自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大自然,更不是具体的事物。老子所谓的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一种状态,你就依从这种自然的状态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事物各有自己的本性,你不要强迫去改变它、改造它。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你也不要强求人家整齐划一,不要以你自己想法和行为方式去规范、改造别人。
自然精神
老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是主张不要刻意地表现怜悯爱惜、鼓吹仁义道德。老子认为,天地一旦有仁义之心,就会按照它的规律运行,圣人也会以仁义道德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这是很不应该的。牛羊吃草,人吃它们的肉,表面上看很残忍,但是它反映了一种自然的本性,自然的生物链,若要打破这个生物链,打破这个平衡,就会造成秩序的混乱。还有,孝敬父母、关怀下一代是人的本性,你用不着过分强调这种孝、慈,甚至重新搞一套,这样给人增加负担实在是多此一举。
老子强调“见素抱朴”,不强求改变,尊重自然,按照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因势利导,用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老子还反对过分强调模式,认为这违背事物发展的本性。我们现在就有一个强行定下来的目标——建设好大学。有个口号是十年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可是,现在北大、清华让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仅仅在招生环节上一挑战,都有变成国内二流之虞,还说什么世界一流。世界一流不是自己封的,不是订了目标说什么时候做成就一定能做成的。现在,我们还爱把学术研究叫工程,清史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等等,都是设计好了你去做,不是按照科研自身的规律来做。说到科研,我有三年时间一篇文章都没有写,都在读书找资料,但是以后三年我写了很多文章并且都发表了。你说这样的考核怎么做?按前三年的情况,我考核不合格,教授就下岗了,或者降为副教授了。你说这样能搞出真正优秀的科研成果来吗?所以现在许多真正有水平的教授不愿意做“工程”,这违背教学规律。我们老是在口头上说尊重辩证法,但是真做起事情来最不尊重辩证法。所以,我觉得老子的自然精神很重要,他的所有理论和观点都是从自然精神中派生出来的。
四项原则
第一是批判原则。老子主张对任何事情都持思辨的态度,持独立批判的能力。批判的能力很重要,没有批判的能力,社会就不能发展。老子用自己的眼光看事物,也就是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他认为,“有为”往往会导致妄为、胡作非为。其实人可以通过无为来达到有为的目的。老子有很多治国思想,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是非常有力的。他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就是治大国就像煎鱼一样,要讲究技巧,煎鱼时不能随便翻,把鱼都翻烂了,应该尽量不干预,让它自己熟。老子最讨厌流行的说法和漂亮名词,对儒家也很不以为然。儒家主要讲礼义,老子对礼评价最低,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他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是说,自然规律被破坏了,才用所谓仁义约束人的行为;有了智慧,也出现了虚伪;母子、父子、兄弟不和睦的时候,才提倡孝道;国家快要垮台的时候才会看出忠臣。总之,越是宣传提倡的东西,越说明它是最缺乏的东西,这是老子深刻独到的见解。
第二个是变易原则,也就是辩证原则。老子讲一切都是对立的,也讲一切都在变化和一切皆有利弊。好的一面包含不利的一面,不利的一面包含着好的一面,没有单纯的利也没有单纯的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句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提醒我们单纯的利和单纯的害是没有的。比如洋务运动。我们斗不过人家,就学人家的船坚炮利,可是不学他们的近代制度和近代思想,就是张之洞说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甲午海战证明光学技术是不行的。甲午海战中我们的军舰比日本多,炮的口径比他们的大,但日本的军舰速度比较快,炮也射得快,双方各有优势。这样,打下来应该是平手吧。但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军舰一艘都没有给打沉。战前日本人的观察结论就是中国的军队是可以被打败的。凭什么?凭一个细节:中国军队不打仗的时候军舰上面都挂着大裤衩,这说明军队没有真正备战的意识。从细节就可以看出一个军队的面貌,细节决定成败。
第三是适度原则。儒家叫中庸,道家没有这个词。老子说少私寡欲,“私”少一点,欲望不是不可以有,但是别过分。这就需要掌握一个合适的度。
我们常常说,做好人难,因为好人要求全。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在家要做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到单位要做好上级、好下级、好同事,在社会上要做好公民,跟朋友交往要做好朋友……这么一来就完了,活得非常累。坏人呢,要升官就跑官买官,要发财就坑蒙拐骗,集中精力投机钻营,真可能如愿以偿。结果应了那句非常有名的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第四个柔弱原则。这个原则非常重要。老子认为,“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意思是你越不争,你得到的东西就越多,就是要以退为进、欲擒故纵。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当他没有太强大实力的时候,他韬光养晦,很会装孙子。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人们也将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总结概括出了很多格言。比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枪打出头鸟”、“真正有能耐不在于你敢做敢为,而在于你不敢做不敢为”等等。
老子的哲学理论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而且也是很好的文学文章。面对错综复杂、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读读《老子》能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机会,更好地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