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孟子的民本思想 [复制链接]

1#
    孟子曾说“诸侯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在那个人命贱如草芥的战国时期,孟子就已经认识到,治理国家,人民尤为重要。“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认为,一个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在那个诸侯割据、战火连绵、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年代,这种思想是不怎么受待见的,但正是这种“非主流”的民本思想,却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因其睿智精深的思想和为民请命的情怀,接受住了时间的检验,时至今日,对于我们各级党委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仍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民本者,首在重民。重民即重视人民的地位和作用,这一思想,可以说古已有之,像《尚书》里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战国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是这些零散的思想更多的是以封建政权的维护来强调人民的作用,而孟子的民本思想更为系统,更强调人民的人性地位,“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将人民置于首要位置,与我们现今倡导的“以人为本”是不谋而合、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此外,孟子的重民思想不仅仅体现在尊重人性上,还包含了处于萌芽阶段的人权和民主思想,《孟子?梁惠王章句下》中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其贤,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之可焉,然后去子”,由此可见,孟子认为政事好坏的衡量标准应该掌握在人民手中,这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他主张人民在政务运行中积极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这在其他封建思想家里是看不到的,尊重人民手中的权利,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中留给我们当代各级政府最丰富的营养。
    民本者,重在爱民。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建立在性善理论之上的,他认为推行仁政是符合人性善良本质的,因此是合理的。“人皆有不忍之心。先王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之心,行不忍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强调的爱民首先体现在当政者要心怀不忍之心,只有心怀不忍之心,并将它推广到所有民众身上,便有仁政,即是爱民,“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孟子的爱民思想不仅仅停留在道德倡议上,他有很多具体的想法,用现代语言来说,它涵盖了致富、教育和社会保障。“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他认为人民有地可种方能保障生活。“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滕文公上》),他提出只有给予百姓“制民之产”才能“富民”。“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夏日校、段日序、周日庠,学则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滕文公上》),孟子认为多兴办学校,行“教民”之事,国家才能安稳兴盛。“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孟子注重“保民”,强调养老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具体表现。总之,孟子的爱民思想与我们政治理念中“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同性同质的。
    民本者,贵在乐民。孟子认为一切政事的最终目的在于民乐,既能使民乐,亦能与民同乐。“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孟子始终认为,只有人民得到了欢乐与满足,社会才会稳定、政权才能长久,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只有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国家才能昌盛。孟子主张当政者应该多亲近人民百姓,《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们现在所说的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就是汲取了孟子的思想。因此,虽然在急功近利的封建社会,孟子的民本思想更多的是一种“理想主义”,但却为我们当代的为政者,推行“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一切为了人民”的群众路线施政理念,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源泉。
分享 转发
TOP
2#

说到孔子儒家,就得说到“中庸之道”。“中庸”是什么意思呢?一种解释,“中”是“中正”,不偏不倚,“庸”是普通,平平常常。不偏不倚而又平平常常,是说人生行事,应该把握一个“度”,既不过分,也无不及,不好高骛远,平常人平常心。还有另一种解释,“中”指“中和”,“庸”即“用”,“中庸”就是“中和之为用”,不偏激,不走极端,不浮躁冒进,以中为贵,以和为美,用之社会人生
TOP
3#

民间传说虽不能认为是信史,但也不能采取虚无主义态度,认为无中生有,完全予以否定。著名史学家林剑鸣曾引用赫胥黎的话:“古代的传说如用现代严密的科学方法去检验,大都像梦一样的消逝了,但奇怪的是,这种像梦一样的传说往往是一个半醒半睡的梦,预示着真实。”接着他又说到:“像神农氏这样久远、古老的传说背后,一定隐藏、孕蕴着远古时代大量的、真实的历史,关键是如何用‘现代严密的科学方法’将它们揭示出来,使人们通过这些神奇、动人的传说,加深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发挥神话、传说对研究历史的作用。”[⑤]关于炎黄二帝的民间传说故事,在炎帝、黄帝诞生和活动之地有着大量的存在,虽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附会较多甚至有神话的浓厚色彩,但是,正如赫胥黎和林剑鸣所说,其中不乏蕴含“大量的、真实的历史”。只要我们运用“现代严密的科学方法”加以去伪存真,就能从中发现有关炎黄二帝及炎黄文化的历史信息,以补充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之不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