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下社会危机的根源:大道废弛、文化衰败 [复制链接]

1#
2.1当下最严重的社会危机:社会失序。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点是举世公认的,也是大多数中国人能够深刻感知的。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存在问题的国家,从古到今的任何国家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当今的中国自然也不会例外。据笔者的观察,当下中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国民无“德”。很多国民道德滑坡、伦常败坏、信用缺失。
其二:社会无“序”。官商勾结致经济混乱,中国尚未建立起以商业信用为基石的真正的市场经济。社会极度浮躁、社会极度功利化。
其三:政府无“力”。贪污腐败横行,却难以有效遏制。群体事件不断,却难以找到根治之路。国际环境凶险。
其四:民族无“魂”。整个中华民族缺失精神家园,失魂落魄。
2.2当下社会危机的根源:大道废弛、文化衰败。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几千年来儒家所追求的王道政治理想的基本内容。同时,这也是我们今天探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可是,众所周知,近代以来的“反孔批儒运动”导致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文化断裂,礼崩乐坏,道丧学绝。当今中国的道德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根源就是延绵了几千年的“大道”被割断,在丧失了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以后走上西化道路,“以夷变夏”的结果。
2.3、文化复兴的前提:重建道统、接续文脉。
拯救道德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最好途径就是拯救文化危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延续性和再生性。对于中国而言,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把被割裂的文化重续起来,把遗失的中国文化精神再找回来。
“道统”断裂的时代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危机最严重的时代。我们今天谈论“国学与道德”的重建,应该被置于“重建道统、接续文脉”的宏大历史背景之中。
2.4中华民族的文化衰败始于明末清初。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我国的“文化危机”不是始于“改革开放”之后,不是始于“严重西化”之后,不是始于“推翻帝制”之后,也不是始于“鸦片战争”之后,而是始于明末清初之际,延绵至今。这种历史悲剧的总根源就在于脱离了“以人为本”的宗旨。
其历史渊源是:清初的统治者一方面把程朱理学教条化、封闭化,另一方面又强化专制统治,对知识分子残酷镇压,从根本上遏制了“道统”对统治者的制衡作用。清朝统治者通过对儒士社会价值的阉割,阻断了“道义”对统治阶层的约束力,造成“民弱”而“国强”的假象。这种扼杀民智、破坏社会力量平衡、摧残社会创造力的所谓“治国方略”,在“文革”期间更是达到了极致。
2.5文化强国,正当其时。
自明末清初以来,中华民族一直生活在离开了圣人的“万古如长夜”般的岁月里。邓公开启的改革开放大业行至今日,终于让我们看到了“光明”。在轰轰烈烈的物质建设运动中,社会个体终于得到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各种行为、欲望、追求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展示了“真实的自我”。正是在个体的“堕落”和社会的“沉渣泛起”中,我们才意识到道德的可贵、民主与法制的价值,意识到失去精神家园的悲惨。我们这些丢失了中华民族魂魄的不肖子孙才有了今天的痛定思痛。
因此,现在的中国虽然百弊丛生,却也是这几百年来最大有可为之时。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上”的当代知识分子正肩负着匡扶华夏的历史使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