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所倡导的“礼乐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经过创造性的借鉴和转换,完全可以成为我国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思想资源。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儒家礼乐文化的“和谐”精神完全可以帮助我们适当地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在社会道德、价值取向、人际关系、家庭和社会秩序等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和人自身的和谐,保证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安定和健康发展。
中国文化复兴,就是根据中国礼乐文化的公理原则,赋礼乐以新价值新精神新伦理,创制礼乐新形式新内容。让礼乐重新回到人们的言语、行为、生活、工作中。人们喜闻乐见,热衷参与。国民精神国民行为因之上升一个新层次,国风民风因之上升一个新境界。从而开创新文明。礼文化复兴是在礼文化精神和礼文化原则上,结合古礼,创制新礼。每一个礼都有行为形式,对应精神内容,价值原则。 施礼的环境、动作,让人神圣,庄重,愉悦。礼生荣,礼生益,礼生利,对个人、群体都是有荣有益有利的。礼乐配合,外以化气质,成长威仪;内以化心灵,成长精神。都是对人的精神训练、仪容训练和行为训练。礼乐结合,达于至善。
对于社会而言,美好的道德信仰,可以净化社会风气,培育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反之则不然。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中,复兴“礼乐文明”对于修正当前过度功利性、庸俗性的社会文化取向,以及金钱至上的社会价值导向,化解诸如人文精神的失落、信仰的缺失等社会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都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因此,我们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宗旨,用现代意识和眼光挖掘传统礼乐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发扬中华民族重礼节、尚美善的优良传统,建构与现代经济生活相适应的礼仪规范和审美情趣。我们相信,通过吸收儒家传统礼乐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完全可以实现传统与现实的对接,构建起符合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和现代人文精神的新型道德规范、伦理规范和礼仪规范,进而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性化的新型社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30 13:07:4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