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学的学习之道 [复制链接]

1#
近年以来,传统大热,国学很红,社会一般人士,除了那些死抱着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圆的教条的偏执人群,大概都知道,国学是香花,不是毒草。然而,何谓国学?国学的好处何在?又该如何学国学?这些问题鲜有知者,不懂得这样的基本问题,在选择国学门径之时,往往容易被人欺骗,入门一错,后患无穷。
中国本来是没有国学的称谓的,便正如中国本来也没有国剧、国画、国医……这样的一些尊号,把传统的以经史子集为中心的四部之学称之为国学,是西方学术传入中国,并彻底改变中国文化生态之后的事。国学一词,过分强调了与“西学”的差异,使得很多人误以为只要是中国传统的,就可以叫做国学。其实按照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见解,近代以来中学(国学)与西学的差异,实际上是古典之学与现代之学的差异。国学是中国的古典之学,它和西方古典学问有着共同的敌人,就是以科学主义为核心的西方现代学术。
国学是中国的古典之学,这话有两层涵义。第一,国学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是古典的而不是现代的。古典时代的人,相信孔子的话 “道问学而尊德性”,读书求学,目的是让自己的品格提升,成为一个大人君子;而现代学问,却把一切当成了死尸去研究,如果一个人能从被湮没的文本资料中发现一条文献,那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如果他还能对文献作一番评价,这个人简直就是了不起的学者。却不知这种完全漠视古典作品当中蕴含着的全人类的精神价值的作法,在古代是最被看不起的。第二,国学研究的是经典之作。现在很多人,把弟子规、三字经、风水、打卦、厚黑学这些东西也看作国学,这是对国学的最大误解。国学要关心的,一定是被历史选择了的伟大典籍。
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国学呢?这个问题古人是不屑于回答的。先秦时庄子曾说,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宋儒程颢临终前,他的学生说,老师,您一辈子的性命工夫,到了生死关头,要用一用吧?程颢道:学问到了需要谈有用无用的时候,就是学问的末途了。于是含笑而逝。但在今天,由于世人普遍地受工具理性的影响,我们为什么需要国学,或者说国学到底有什么用,这是一个不得不谈的问题。
我认为,国学的第一个价值是给中国人以尊严,让中国人重新找到自己早就被抽离的脊梁骨。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国学中的一脉倡导高贵的人格,让人正视自己性情的不完美,通过向往圣先贤学习,发现生命的庄严,人生的价值。当代中国人,已经在金钱和物欲中迷失太久,不再有向上的追求,不再关心宇宙的伟观,每天为票子、房子、车子、妻子、孩子而忙碌,他们满足的,只是人欲,却不是真正的理想。国学能教人有真正的理想,懂得人生真正该追求什么。
其二,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并统治着世界上最多人民的国家,国学凝聚着古人的深刻智慧。这些传统的资源,将会帮助我们走出蒙昧,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很难想象,一个邯郸学步的民族可以有真正的创造力。为什么今天很难出现民国时期那样大师辈出的情形?根本原因在于,今天的学者也好,科学家也罢,都没有受过传统的教育。要知道,传统教育是教你如何做人,只有知道如何做人,才能做好学问、做好研究。
国学应该如何学?这是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其实,孔子早就有完善的答案。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又说:“志于道,依于仁,据于德,游于艺。”国学的研习,不该如今天很多私塾那样,只让孩子死记硬背,更不该如很多培训机构那样,请一些江湖术士,大讲国学与管理之类的七拼八凑的东西。国学的学习,要从性情开始,所以孔子强调诗与礼乐的教化作用。在学习国学时,就一定要把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放到重中之重。同时,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要学更要有实践(习),只有自己亲自践行,努力清修,才能有真正的学问可言,才能真正领会国学的好处。
分享 转发
用我的方式体验我的人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