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孝之道 [复制链接]

1#
         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记载他仅有数千言的《孝经》,以孝为纲,历陈“五等之孝”,提出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各个等级所应遵守的基本规范,成为两千多年来的文化经典之一。
         在中华民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孝道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 

     
分享 转发
TOP
2#

无论什么时代,爱父母之"孝"都不会过时。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又曰:"入则孝,出则弟"。父母疼爱之心,只有"孝"以为报,再由
对父母之孝推及兄弟、族人,则可平家。孔子所说孝为:"父在观其志,父
没观其行。"要"三年无改于父道",才可说是"孝"。《中庸》亦云"夫
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也就是说,要继承先人的遗志,完
成先人未竞的事业。可是别说当世,就算远如孔子的时代,能"无改于父道
"的,又有几人?更何况,父行恶,子何为?孔子这种"先贤"的崇拜我实
不敢苟同。继不继父志,要看个人志向以及"义之所在",它似乎不应与孝
与不孝挂钩。
TOP
3#

孝之一字,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亦或是几百年几千年后,都应当是推崇的,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哀,你不会想体会的。
TOP
4#

你说的忒对了点 让我深深感动呀 我会向你学习
TOP
5#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且如此,作为具有高智商的人类更应该孝顺父母,将孝顺之心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