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时代,爱父母之"孝"都不会过时。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又曰:"入则孝,出则弟"。父母疼爱之心,只有"孝"以为报,再由
对父母之孝推及兄弟、族人,则可平家。孔子所说孝为:"父在观其志,父
没观其行。"要"三年无改于父道",才可说是"孝"。《中庸》亦云"夫
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也就是说,要继承先人的遗志,完
成先人未竞的事业。可是别说当世,就算远如孔子的时代,能"无改于父道
"的,又有几人?更何况,父行恶,子何为?孔子这种"先贤"的崇拜我实
不敢苟同。继不继父志,要看个人志向以及"义之所在",它似乎不应与孝
与不孝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