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纲五常:
(1)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封建社会道德规范,称为三纲
(2)五常:又叫“五伦”,即封建礼教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关系。另外有也指仁、义、礼、智、信。
2、三从四德:
(1)三从:是指封建社会要求妇女“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
(2)四德:是以妇女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家务事)为“四德”。
(3)贞节:是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道德。
3、座次礼节:
(1)君臣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
(2)宾主相对时,宾东向,主西向。
(3)长幼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者西向。
(4)宴席有四面座位时,以东向为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5)古代君主、诸侯临朝,各级官员治事料民时,都“南面”(坐北朝南)而坐,即北面座位为尊。汉代向东(西部)的座位为尊,其次向南,向北,最末是向西。
4、关于“左右”
(1)官位表尊卑,古代尊右卑左。如:位在廉颇之右(上);予左迁九江郡司马;“闾左”即住在街巷左边的地位低的贫民;豪族常住在右边,故称“豪右”。
由此,“右”也引申为优胜、高强、上。如: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无出其右者。
车上座位(或站)则以左为尊。如:公子从车骑,虚左。 右,尊者在左,御者(驾车人)在中,右为陪乘,叫“骖乘”,又叫“车右”。
兵车则不同,将帅之车,主帅居中掌旗鼓,御者在左,保卫者在右。一般兵车,御者居中,左一甲士持弓,右一甲士持矛,堂上座位以户牖之间朝南为尊,如:南面称帝。
室内座位则以坐北朝南、坐西朝东的方向为尊。如:项王、项伯东向坐。
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闾左”,贬官称“左迁”。
(2)合用时
一种是表左边、右边。
二种是指在旁侍候的近臣。
三种是指旧时书信中称对方,不直称其人,只称其左右执事者以表尊敬。如: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
四种是指相帮助之意。如: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
五种是指支配、影响,如:左右局势。
六种是指今方言中犹言“反正”“横竖”。
七种是表约数,犹言“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