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祭礼:
古代从天子到庶人都要祭祀祖先。祭祀时宰杀的纯一色的牛、羊、猪叫做“牺牲”,不是纯色的叫“三牲”。
(1)古代天子供奉七代祖先(“七庙”),祭品用三个“太牢”(牛羊猪各一为太牢)
(2)诸侯供奉五庙,用一个“太牢”。卿供奉祖先用一牛。
(3)大夫供奉三庙,用“少牢”(羊猪各一为少牢)。
(4)士供奉一庙,用猪一头来祭祀。
(5)百姓在家里祭祀。
(6)古代要祭天地,叫封禅;祭社神、谷神。为人饯行要祭路神,叫“祖”,要洒酒于地,称“酹”。
2、冠礼:古代孩童垂发为饰,到了上学的年龄(成童)把头发束起来,叫“总角”“束发”。到了成年,男满20岁左右的男子又称“弱冠”。
11、笄礼:是女子满15岁要行“笄礼”,盘发插笄。“结发”原是“年轻”的意思,后来专指女子出嫁或男子成亲。
12、坐跪礼:
(1)坐:两膝着地,臀部贴在脚跟上为“坐”。
(2)跪:两膝着地,两大腿和臀部不挨脚跟,直身为“跪”,是有急事或表示谢罪、表示尊敬。
(3)跽:是跪起,准备起身,但双膝尚未离地,是为“跽”,又叫“长跪”,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
(4)箕:臀着地,两腿直伸,形似畚箕,叫“箕踞”,表示傲视的态度。
3、婚礼:
(1)古代女子出嫁曰“归”“适”“于归”,男子结婚叫“娶”。
(2)女子回家省亲叫“归宁”,而被夫家抛弃回归母家叫“遣归”。
(3)六礼:是古代婚姻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六礼”。
(4)青庐:是举行婚礼时,夫妇在青布帐篷里交拜,这帐篷叫“青庐”。
(5)古代诸侯娶一国之女为妻(嫡夫人),女方以姪(兄弟之女)娣(妻之妹)随嫁,此外还有两个和女方同姓的国家送女陪嫁,亦各以姪娣相从,叫“媵”,比妾(嬖人)地位要高。
(6)古代婚姻有六道手续: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合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