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何谓文化?[引] [复制链接]

1#
“文化”之“文”,本义是各色交错的纹理。《说文解字》说:“错画也”。《左传.隐公元年》:“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 后引申为:花纹、文身。“凡物各色交错谓文。” 《礼记.乐记》记载:“五色成文而不乱”。进而引申出文章、文字、文明等。(文身:——是氏族社会各氏族的标志)人类自从有了文字,也就进入了文明时代,其文化就可以通过文字,代代相传下去。
“文化”之“化”,本义是教化,后引申为化育。《周易.系辞下》说:“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即性质不同的两事物的交合,而变化产生新的事物。
“文化”作为单一概念或范畴出现很早,文与化对举,见《周易.贲卦.彖(tuan)传》记载:“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十三经注疏》上册,第37页.)
以上这段话,应该注意四层涵义:
A、文明?—指人类社会开化的状态,与愚昧、野蛮、相对。《辞海》(人吃人、马家爵)指规则、礼貌、等)
B、人文?——宋代程颐注解说:“人文,人理之伦序。”“指关于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包括一切与“人类”有关的文化现象。如:哲学、宗教、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经济、等……
如:哲学,就是要解决人是什么?人从那来?人怎样看待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怎么才能算是一个人等等……(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将会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涉及到这些问题)。
C、天文?——宋代程颐注解说:“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迁改也。”。“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
D、文化?——.以"人文化成天下",就是"文化".而"文化"一词的最早版本,应该是西汉经学家刘向的著作《说苑·指武篇》:"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见《四库全书·子部·儒家类》)这个"文化"与"武功"相对,是指"文治"、"教化".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指:产生于中华大地的、具有悠久历史的、被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具有丰富内涵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