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学生社交礼仪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复制链接]

1#
大学生社交礼仪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如今,随着人们对礼仪认识的提高和重视,许多的高校为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开设了礼仪课程,而且还开设了公共关系与礼仪的交叉学科~社交礼仪。然而,作为一门新课程,其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笔者认为可以从完善大学生社交礼仪素质培养的体系方面多下功夫,其做法是:
  (1)完善校园社交礼仪环境系统
  完善大学生社交礼仪素质培养的体系是实现大学生提高社交礼仪素质的基本保证。一个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好的环境和氛围。如今,大学生社交礼仪习惯的培养应在硬环境投人基础上,更加注重校园软环境的建设,这包括:
  第一、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在校生活中锻炼自我,提升能力的一个平台,如:各种团队形式的知识竞赛、文艺表演和组织的校内外公益活动等等,都无不蕴含着对公关意识的培养和对社交礼仪知识、习惯、能力、要求的探索与学习。这种在做中学的过程,实质上构成了大学生们潜移默化、陶冶情操、提高社交礼仪素质与能力的良好环境。
  第二、注重高校教职工队伍的社交礼仪修养。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人师表,即教职工队伍的社交礼仪素养是大学生社交礼仪素质培养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教职工的社交礼仪形象应当是:对己注重仪容、仪表的修饰,使之庄重、大方、得体;对学生,应处处以礼相待,尊重为先,服务为先,从而提升各部门形象。高校,作为培养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对内对外都面临着一个组织形象和社会责任的问题,因此,加强高校教职工队伍社交礼仪素质的修养是提升组织形象的重要措施。
  第三、完善社交礼仪素质的考核机制。
目前,高校每年都应用综合测评体系对大学生进行一年一度的测评。从该体系设置的评分标准来看,应当加大德育素质的比重,同时应更加明确社交礼仪素质的类别、标准和要求。这种明确社交礼仪素质的考核机制,将有助于激励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把他律转化为自律,把强制转化为自制,从而形成个人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和品质。
第四、大学生社交礼仪素质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文明礼仪,诚信公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在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中的社交礼仪素质的培养,能引导大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觉形成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他们会将职业活动中的文明风尚带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为经济建设服务;带到人们的家庭里,实现人们的安居乐业和安定团结;扩大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上,规范各行业的社会形象和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和组织之间的关系。面这些影响力,对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防止和抵制不文明习气的蔓延都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2)完善社交礼仪教学系统
  社交礼仪是一门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涉及学科广泛,并具有无限的感染力、生命力和传承性的文化体系。因此,社交礼仪课在提升大学生人格修养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然面,在高校社交礼仪课程设置的调查中发现,除了公关、旅游、营销、文秘等专业将公关、礼仪课分别作为该专业基础课或技能课之外,更多的高校是把公关、礼仪课作为公共选修课,一百多人的大课堂,一般只开20个课时,无论在内容、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难以达到课堂教育的效果和要求,对此:
  第一、以素质教育为本,科学制定社交礼仪教学计划。
  社交礼仪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学计划的职能部门首先应当明确社交礼仪课开设的必要性,无论是文科院校还是理工科院校,都应将社交礼仪素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计划中;其课时量和时间的安排应当根据大学生培养的需求、社会的需求、专业的需求,就业的需求,综合进行考虑;公共关系课、礼仪课不论是单独开设,还是交叉开设,在有关专业或科目的教学中,理应将社交礼仪的内容与专业技能培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同时,作为素质能力的培养,从大学生入学开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培训,都应有意识地将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纳入系统的学生教育过程当中。
  第二、把握课堂教学,丰富社交礼仪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社交礼仪的内容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且多元化得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以社交礼仪的形象做到以礼教学,即以礼的姿态、礼的语言、礼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如:利用多媒体教学,从视觉和形象上,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快的社交礼仪资讯和信息;利用案例教学,增强学生辨别失误和提高做事的才能;利用小品演示和模拟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交礼仪的作用和其带来的快乐与和谐;利用专业培训,将社交礼仪知识与专业技能密切结合,由课堂走向课外,由学校向社会延伸,让学生在就业历程和职业生涯中去领略社交礼仪修养给自己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第三、改革考试的方式和成绩评定的标准。
社交礼仪作为一门或两门课程,理所当然的要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和课程的特点进行考试或考察,学生的成绩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卷面成绩、实践成绩和平时考勤表现与作业成绩,后者的成绩比重不少于40%。卷面考试的指导思想:一方面考核学生对社交礼仪知识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还应当把考试当作学生再次学习、应用社交礼仪和提高应变能力的一个机会。因此,试题中,考核学生的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较难和难题应占45%以上。
总之,礼形于外,德诚于中。加强大学生社交礼仪素质的培养是一项意义深远而艰巨的任务,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在大学生社交礼仪素质的培养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做出更多的贡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