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忠孝 [复制链接]

1#
忠,对国家上级之责;孝,对父母亲人之敬。在古代中国忠孝乃人之根本,是高尚的品德行操,不忠不孝之人遭人之唾弃。 忠,象形上看为内心中正,从中从心。“古人谓:忠者,德之正也。惟正己可以化人,故正心所以修身乃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尽忠者,必能发挥出最大的智慧和才干,因为公生明,偏则暗”。所以有忠的人不偏不倚,为人正直忠诚、尽心竭力。则是要对待上级恪守本分,不欺瞒不违背,遵从上级,在为人处事时,对于答应别人的嘱托,要尽心尽力,不能三心二意马虎。 十二孝就不细细说了,有第十三、怀橘遗亲、 十四、扇枕温衾 、十五、行佣供母 、十六、闻雷泣墓十七、 哭竹生笋十八、 卧冰求鲤十八、卧冰求鲤二十、恣蚊饱血、二十一、尝粪忧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二十三、弃官寻母、 二十四、涤亲溺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