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 [复制链接]

1#
高校毕业生礼仪失范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偏失。如今的孩子大都为独生子女,是“惯大的一代”,他们位于倒“金字塔”形家庭的最底层。是家人的重点保护对象,是三代人簇拥的核心。在养尊处优之中,他们渐渐滋生出目中无人、妄自尊大的“小皇帝”心理。同时,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礼仪教育不够,本身不注意礼仪。示范不好。家长们主要想的是如何使孩子进重点小学、升重点中学、考入重点大学,放松乃至放弃了孩子家庭教育中礼仪这个重要内容。
  2、学校教育的欠缺。现在的中小学几乎都面临着来自社会、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升学压力。升学率的高低甚至维系着学校的生存。只要升学率高就可一俊遮百丑,包括礼仪教育在内的其他素质教育则显得无足轻重。在我国片面追求升学率尚未得到彻底改造的大背景下中小学领导与教师们主要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不断提高升学率。社会上追逐物质生活的浪潮渐渐淹没了对人文精神的重视和追求,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在培养和构建人类精神的人文教育、品格修养教育、心理教育、审美教育上的严重削弱,使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陷人了实用主义的误区。当他们步入开放的大学生活阶段,其缺乏礼仪教养而留下的隐患,在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下,就可能转化成为现实的失礼行为,甚至一失足而留下千古恨。
  3、社会的负面影响。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形形色色“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战,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的、不文明、有失礼仪的现象无不对正处于各种观念初步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公平意识,但同时也使他们忽视了集体主义观念,更重视物质价值。他们既关注社会的发展,同时更关注自身的发展,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舒适的生活,为实现目标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信念。,传统的道德思想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交叉并存,使大学生群体感到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青年人还缺乏对新旧观念整合的能力和经验,不能有效地运用自我防卫机制,这样必然会导致他们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同时,也存在着大学生的一些礼仪行为在一些缺乏礼仪规范的社交中暂时吃亏,或被认为犯傻而不被理解。如,一些大学生抱怨在公车上主动让座,常被另眼相看,因此,即使让座,也要看人,要么就不让。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影响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积极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