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众多的历史原因,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儒家文化的猛烈批判,以及建国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矫枉过正,又经历文化大革命血雨腥风般对儒家传统文化的砍杀。使得人们对中国儒家文化的误读和曲解长期得不到更正,在许多人心目中儒家伦理成了“桎楛人心、束缚个性、妨碍进步”的代名词。其实儒家文化具有普世性、平等性、人本性等特质,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是有积极的意义的。可见对传统儒家的伦理道德的认识一定要深入其精髓,发掘其合乎天道顺乎人情之精义,切不可盲从肤浅的批判潮流。《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古代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要认真研读《十三经》,用客观的态度与眼光去学习和了解儒家传统文化。